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1.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2.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7-9页 |
3.研究方法 | 第9页 |
4.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9-10页 |
5.本文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1章 我国府际合作的基本特征和进展 | 第11-21页 |
·府际合作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府际合作的客观依据 | 第11-12页 |
·府际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府际合作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 第14-16页 |
·府际合作对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确定城市发展定位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府际合作对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积极作用 | 第15-16页 |
·国内外府际合作的基本模式 | 第16-21页 |
·国外府际合作基本模式 | 第16-17页 |
·我国府际合作的进展状况 | 第17-19页 |
·我国府际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第2章 青岛与潍坊府际合作的背景和意义 | 第21-27页 |
·青潍府际合作的背景 | 第21-23页 |
·青潍府际合作意向提出和确定的过程 | 第21-22页 |
·青潍府际合作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地位 | 第22-23页 |
·青潍府际合作的战略意义 | 第23-27页 |
·两城市之间具有府际合作的互补优势 | 第23-24页 |
·两城市具有府际合作的广阔领域 | 第24-25页 |
·两城市府际合作有利于山东半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 | 第25-26页 |
·两城市府际合作有利于促进青岛市极化作用 | 第26-27页 |
第3章 青岛与潍坊府际合作的模式和对策 | 第27-35页 |
·青岛与潍坊府际合作的模式 | 第27-30页 |
·以政府公共政策合作为基础的公共事务治理模式 | 第27-28页 |
·以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合作为基础的经济环境治理模式 | 第28页 |
·以政府全流域保护政策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 第28-29页 |
·地方公共物品的合作供给模式 | 第29-30页 |
·青岛与潍坊府际合作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 第30-35页 |
·制约因素 | 第30-31页 |
·加强府际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 第31-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