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机器辅助技术论文

复杂产品的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情况第12-14页
   ·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产品可装配性评价影响因素的划分第17-26页
   ·引言第17-18页
   ·影响产品的可装配性因素的划分第18-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简介第26-45页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6-27页
   ·模糊数学的产生与应用第27-28页
     ·模糊数学的产生第27-28页
     ·模糊数学的应用第28页
   ·模糊集合的运算第28-33页
     ·模糊集合定义及其表示法第28-30页
     ·隶属函数第30-32页
     ·模糊模式识别第32-33页
   ·模糊综合评判第33-40页
     ·模糊综合评判概念第33-35页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第35-40页
   ·层次分析法介绍第40-44页
     ·层次分析法概述第40页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第40-41页
     ·层次分析法中主要计算公式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零件级的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研究第45-52页
   ·引言第45页
   ·零件级可装配性评价指标体系第45-46页
   ·零件级的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6-51页
     ·建立因素集第46-47页
     ·建立评价集第47-48页
     ·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的建立第48-49页
     ·权重集的确定第49页
     ·模糊综合评判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产品级的可装配性评价技术研究第52-61页
   ·引言第52页
   ·产品级可装配性评价指标体系第52-54页
   ·产品级的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54-60页
     ·建立因素集第54-55页
     ·建立评价集第55-57页
     ·单因素模糊评判矩阵的建立第57-58页
     ·权重集的确定第58页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第58-59页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产品的可装配性评价原型系统开发第61-81页
   ·系统开发方案及系统选择第61-68页
     ·CAD 二次开发方案第61-62页
     ·CAD 系统选择第62页
     ·SolidWorks 简介第62-63页
     ·SolidWorks 二次开发技术第63-68页
   ·评价系统的组成第68-71页
     ·系统的总体结构第68-69页
     ·可装配性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第69页
     ·可装配性评价系统主要模块功能第69-70页
     ·系统用户界面第70-71页
   ·信息资源库设计第71-72页
     ·数据库结构第71-72页
     ·数据库连接第72页
   ·应用实例第72-80页
     ·零件级可装配性评价第72-76页
     ·产品级可装配性评价第76-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DA面向制造业的过程管理系统研究
下一篇:数字音频水印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