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引言 | 第10页 |
·叶下珠属植物资源概况 | 第10-12页 |
·叶下珠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黄酮类 | 第12-14页 |
·酚酸类 | 第14-15页 |
·鞣质类 | 第15-16页 |
·香豆素类化合物 | 第16-17页 |
·萜类化合物 | 第17页 |
·其它类化合物 | 第17页 |
·叶下珠属植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抗肝炎病毒作用 | 第17-18页 |
·保护肝脏作用 | 第18-19页 |
·调节免疫作用 | 第19页 |
·对人肝癌细胞的影响 | 第19页 |
·治疗乙型肝炎 | 第19-20页 |
·叶下珠病毒 | 第20页 |
·其它作用 | 第20页 |
·黄珠子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黄珠子草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 第21-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 | 第21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1页 |
·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 第21-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第25-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5页 |
·标准曲线制作及提取液制备 | 第25-26页 |
·标准曲线制作 | 第25-26页 |
·提取液制备 | 第26页 |
·总黄酮、总酚含量测定 | 第26页 |
·结果分析 | 第26页 |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 第28-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材料 | 第28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8页 |
·样品液的制备 | 第28-29页 |
·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 第29页 |
·滤纸片法 | 第29页 |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29-30页 |
·黄珠子草叶部位乙醇提取物对三种病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五章 黄珠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 第32-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材料 | 第32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32页 |
·提取与粗分 | 第32-33页 |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第33-35页 |
·化合物的纯度检测 | 第35-36页 |
·单体化合物的熔点测定和光谱测定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分离纯化结果 | 第36页 |
·纯度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波谱数据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附图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