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阻燃剂及阻燃作用机理 | 第11-20页 |
| ·材料阻燃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1-14页 |
| ·阻燃技术发展简介 | 第14-17页 |
| ·阻燃剂分类 | 第17-19页 |
| ·阻燃剂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 ·三(2,4,6-三溴苯氧基)-三嗪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实验原理 | 第22-26页 |
| ·三(2,4,6-三溴苯氧基)-三嗪合成体系反应机理 | 第22-25页 |
| ·相转移催化剂(PTC)催化机理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6-3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 ·玻璃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装置 | 第27-29页 |
| ·反应装置 | 第27-28页 |
| ·蒸馏装置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实验因素研究 | 第29-30页 |
| ·实验步骤 | 第3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 ·定性及结构分析 | 第30页 |
| ·产品熔点测定 | 第30-31页 |
| ·产品溴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 ·产品热分析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丙酮中三(2,4,6-三溴苯氧基)-三嗪的合成研究 | 第34-5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 ·三溴苯酚与三聚氯氰的配比 | 第34-35页 |
| ·氢氧化钠用量 | 第35-36页 |
| ·滴加反应温度 | 第36-38页 |
| ·加料顺序 | 第38-39页 |
| ·反应时间 | 第39-40页 |
| ·还原剂用量 | 第40-41页 |
| ·体系对水的容忍度 | 第41-42页 |
| ·其他缚酸剂的使用 | 第42页 |
| ·溶剂用量 | 第42-43页 |
| ·产物水洗处理 | 第43-45页 |
| ·母液的循环使用 | 第45-46页 |
| ·工艺条件确定 | 第46-47页 |
| ·产品分析及表征 | 第47-54页 |
| ·白度分析 | 第47页 |
| ·溴含量测定 | 第47-49页 |
| ·红外分析 | 第49-50页 |
| ·核磁共振波谱 | 第50-53页 |
| ·元素分析 | 第53页 |
| ·热分析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乙酸乙酯中三(2,4,6-三溴苯氧基)-三嗪的合成研究 | 第56-6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 ·滴加反应温度 | 第56-57页 |
| ·反应时间 | 第57-58页 |
| ·乙酸乙酯的循环使用 | 第58-60页 |
| ·优化工艺条件确定 | 第60页 |
| ·产品分析与表征 | 第60-61页 |
| ·溴含量测定 | 第60-61页 |
| ·红外分析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三(2,4,6-三溴苯氧基)-三嗪的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研究 | 第63-7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63-64页 |
| ·催化剂用量 | 第64-65页 |
| ·溶剂用量 | 第65-66页 |
| ·三溴苯酚的配制 | 第66页 |
| ·三溴苯酚浓度 | 第66-67页 |
| ·加料顺序 | 第67-68页 |
| ·反应时间 | 第68-69页 |
| ·优化工艺条件确定 | 第69-70页 |
| ·产品分析与表征 | 第70-71页 |
| ·溴含量测定 | 第70页 |
| ·红外分析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