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42页 |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AVNV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 | 第18-19页 |
·AVNV导致的组织病理变化 | 第19-20页 |
·AVNV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海水贝类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 第21-29页 |
·DNA病毒 | 第22-25页 |
·RNA病毒 | 第25-26页 |
·其它未分类病毒 | 第26-29页 |
·基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第29-37页 |
·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 第29-30页 |
·PCR技术 | 第30-31页 |
·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 | 第31-34页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 第34-37页 |
·疱疹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研究进展 | 第37-41页 |
·疱疹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研究进展 | 第37-39页 |
·疱疹病毒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 第39-40页 |
·疱疹病毒分类的新进展 | 第40-41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1-42页 |
第二章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 第42-8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3-51页 |
·样品采集 | 第43页 |
·病毒纯化和DNA提取 | 第43-44页 |
·应用OsHV-1引物扩增AVNV核酸序列 | 第44页 |
·扩增AVNV基因组全序列的引物设计策略 | 第44-49页 |
·AVNV基因组的分段PCR扩增 | 第49页 |
·PCR产物的纯化和连接 | 第49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9-50页 |
·插入片段的筛选和鉴定 | 第50页 |
·阳性克隆的扩大培养和测序 | 第50页 |
·序列拼接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0-51页 |
·AVNV基因组序列号 | 第51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51-83页 |
·最初获得的AVNV序列分析 | 第51-56页 |
·AVNV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 第56-58页 |
·AVNV重复序列分析 | 第58页 |
·AVNV基因组中潜在的ORF分析 | 第58-67页 |
·AVNV主要基因的推测以及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67-77页 |
·密码子的偏爱性分析 | 第77-79页 |
·AVNV和OsHV-1的比较 | 第79-81页 |
·AVNV和OsHV-1的关系及其分类地位的探讨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三章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PCR和巢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84-9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4-86页 |
·实验材料 | 第84页 |
·组织DNA的提取 | 第84-85页 |
·PCR引物的设计 | 第85页 |
·以AVNV-P1/P2为引物的一步PCR反应及条件优化 | 第85-86页 |
·以AVNV-P3/P4为引物的一步PCR反应及条件优化 | 第86页 |
·巢式PCR反应及条件优化 | 第86页 |
·灵敏度试验 | 第86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91页 |
·AVNV-P1/P2引物检测AVNV的灵敏度 | 第86-88页 |
·AVNV-P3/P4引物检测AVNV的灵敏度 | 第88-89页 |
·巢式PCR检测AVNV的灵敏度 | 第89-90页 |
·AVNV-P1/P2和AVNV-P3/P4引物检测AVNV的特异性 | 第90-91页 |
·讨论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93-10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3-96页 |
·实验材料 | 第93页 |
·组织DNA及病毒DNA的提取 | 第93-94页 |
·LAMP引物设计 | 第94-95页 |
·LAMP检测AVNV方法的建立 | 第95页 |
·LAMP产物的检测 | 第95页 |
·PCR检测AVNV | 第95-96页 |
·LAMP检测AVNV的灵敏度实验 | 第96页 |
·LAMP检测AVNV的特异性实验 | 第96页 |
·LAMP检测AVNV的临床应用 | 第9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6-104页 |
·LAMP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96-99页 |
·LAMP反应产物的检测方法 | 第99-100页 |
·LAMP方法的灵敏度 | 第100-101页 |
·LAMP方法的特异性 | 第101-102页 |
·LAMP检测样品的应用 | 第102-104页 |
·讨论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 第106-11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06-109页 |
·样品采集和DNA提取 | 第106-107页 |
·DNA片段的克隆及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 第107页 |
·FQ-PCR引物和TaqMan探针设计 | 第107页 |
·FQ-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07页 |
·FQ-PCR的灵敏度实验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107-108页 |
·FQ-PCR引物和TaqMan探针的特异性实验 | 第108页 |
·FQ-PCR的重复性实验 | 第108页 |
·FQ-PCR的检测应用 | 第108-10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5页 |
·质粒标准品的克隆和鉴定 | 第109-110页 |
·FQ-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10页 |
·FQ-PCR检测灵敏度的测试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110-112页 |
·FQ-PCR检测AVNV的特异性 | 第112-113页 |
·FQ-PCR检测的重复性 | 第113-114页 |
·FQ-PCR的检测应用 | 第114-115页 |
·讨论 | 第115-116页 |
·小结 | 第116-117页 |
附录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3页 |
已经完成的文章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