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回顾 | 第8-9页 |
| ·实验研究 | 第8页 |
| ·数值计算 | 第8-9页 |
| ·正弯叶片定义及其作用 | 第9-10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单级空气透平试验 | 第11-3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试验台及试验内容介绍 | 第11-15页 |
| ·单级空气透平试验台 | 第11页 |
| ·试验件 | 第11-13页 |
| ·测量仪器 | 第13-14页 |
| ·测量参数 | 第14-15页 |
| ·数据整理 | 第15-19页 |
| ·级特性试验时的数据整理 | 第15-18页 |
| ·轮周效率与速比的关系 | 第15-17页 |
| ·流量系数 | 第17-18页 |
| ·反动度 | 第18页 |
| ·试验曲线的拟合 | 第18页 |
| ·空转功率 | 第18-19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9-27页 |
| ·吸漏气量为零时,级性能的试验结果 | 第19-21页 |
| ·静、动叶间吸、漏气对级效率的影响 | 第21-23页 |
| ·静、动叶间叶根吸漏气对级反动度及流量系数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叶轮与隔板之间腔室中的壁面静压 | 第24-27页 |
| ·级效率的误差分析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数值计算 | 第31-66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计算模型级介绍 | 第31页 |
| ·数值计算方法及网格划分 | 第31-37页 |
| ·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 | 第31-33页 |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3-36页 |
| ·空间离散 | 第33-34页 |
| ·时间离散 | 第34页 |
| ·收敛技术 | 第34-36页 |
| ·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 ·网格划分 | 第37页 |
| ·计算方案及数据的整理 | 第37-41页 |
| ·计算结果的数据整理 | 第37-39页 |
| ·计算方案 | 第39-41页 |
| ·正弯静叶级计算结果汇总 | 第41-50页 |
| ·效率与损失 | 第41-45页 |
| ·反动度 | 第45页 |
| ·流量系数 | 第45-49页 |
| ·静、动叶间根部吸漏气时静、动叶间腔室压力变化 | 第49-50页 |
| ·正弯静叶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50-59页 |
| ·基本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50-52页 |
| ·静、动叶间叶根吸漏气对级性能影响的比较分析 | 第52-58页 |
| ·静、动叶间根部及腔室压力变化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58-59页 |
| ·直叶片静叶级计算结果汇总及与正弯静叶级的对比分析 | 第59-65页 |
| ·直叶片静叶级计算结果汇总 | 第59-63页 |
| ·直叶片静叶级与正弯静叶级计算结果对比 | 第63-65页 |
| ·不吸不漏基本级计算结果对比 | 第63-65页 |
| ·静、动叶间叶根抽漏对级性能影响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