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煤矿区城市大气PM10的物理化学特征和毒性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5-6页
详细摘要第6-9页
Detailed Abstract第9-16页
1 绪论第16-28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大气颗粒物第16-17页
     ·煤矿区城市大气颗粒物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大气颗粒物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特征第18-19页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第19-20页
     ·大气颗粒物毒理性质的研究第20页
     ·河南省煤矿区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研究工作概述第23-27页
     ·研究区概况第23-25页
     ·采样设备的选择第25页
     ·采样方案第25-26页
     ·主要工作量第26-27页
   ·主要认识第27页
   ·创新点第27-28页
2 河南省煤矿区城市PM_(10)的污染水平第28-40页
   ·平顶山大气总体质量分析第28-32页
     ·平顶山市2007~2009年大气PM_(10)总体质量分析第28-30页
     ·平顶山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第30-32页
   ·煤矿区城市采样点PM_(10)的污染水平第32-35页
     ·大气PM_(10)的采集第32-34页
     ·采样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变化规律第34-35页
   ·煤矿区城市PM_(10)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5-38页
     ·夏季PM_(10)的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第35页
     ·冬季PM_(10)的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河南省煤矿区城市PM_(10)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特征第40-64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的基本原理第40-42页
     ·扫描电镜(SE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40-42页
     ·扫描电镜(SEM)在大气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第42页
   ·样品的制备与图像分析步骤第42-44页
   ·河南省煤矿区城市PM_(10)中的主要单颗粒类型第44-54页
     ·烟尘集合体(soot aggregates)第44-45页
     ·矿物颗粒(mineral particles)第45-47页
     ·球形颗粒(spherical particle)第47-49页
     ·超细未知颗粒(ultrafine unknown particles)第49页
     ·其它颗粒(others particles)第49-51页
     ·煤矿区城市不同季节PM_(10)的微观形貌对比及来源分析第51-54页
   ·煤矿区城市PM_(10)的粒度分布特征第54-62页
     ·煤矿区城市夏季PM_(10)的粒度分布特征第55-57页
     ·煤矿区城市冬季PM_(10)的粒度分布特征第57-60页
     ·夏季背景点和特殊天气PM_(10)的粒度分布第60-61页
     ·义马、平顶山和永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PM_(10)的粒度分布比较第61-62页
   ·与非煤矿区城市的比较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4 河南省煤矿区城市细颗粒物的TEM分析第64-78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基本原理第64-66页
     ·TEM的工作原理和构成第64-65页
     ·气溶胶颗粒物TEM样品的制备第65-66页
     ·TEM在大气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第66页
   ·大气颗粒物TEM样品的制样和分析第66-67页
   ·透射电镜下河南省煤矿区大气细颗粒物的特征第67-77页
     ·烟尘集合体第67-68页
     ·燃煤飞灰第68页
     ·矿物颗粒第68-70页
     ·硫酸盐和硝酸盐颗粒第70-71页
     ·金属颗粒第71页
     ·碳质颗粒和有机组分第71-72页
     ·三个煤矿区城市大气细颗粒物的TEM特征比较第72-77页
   ·小结第77-78页
5 河南省煤矿区城市单矿物颗粒组成特征及硫化现象分析第78-90页
   ·样品信息与样品处理第78-79页
     ·样品信息第78页
     ·样品制备第78-79页
   ·河南省煤矿区单矿物颗粒的化学组成分类第79-88页
     ·河南省煤矿区单矿物颗粒物的能谱特征第79-82页
     ·河南省煤矿区城市矿物颗粒分类第82-85页
     ·三个地区矿物颗粒中硫的变化第85-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 河南省煤矿区PM_(10)中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第90-104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工作原理第91页
   ·样品信息及处理第91-93页
   ·煤矿区城市PM_(10)中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第93-97页
     ·夏季三个矿区PM_(10)中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第93-94页
     ·冬季三个矿区PM_(10)中微量元素的组成特征第94页
     ·夏季和冬季三个煤矿区城市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第94-97页
   ·河南省煤矿区PM_(10)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分析第97-99页
   ·三个煤矿区PM_(10)中微量元素的因子分析及来源探讨第99-101页
   ·与非煤矿区城市的比较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7 河南省煤矿区城市大气PM_(10)基于DNA损伤毒理学研究第104-122页
   ·质粒DNA评价法的原理第104-105页
   ·质粒DNA评价实验第105-107页
     ·实验设备第105页
     ·实验试剂第105页
     ·实验步骤第105-107页
   ·样品信息第107页
   ·河南省不同煤矿区城市大气PM_(10)的毒性第107-115页
     ·煤矿区城市夏季大气PM_(10)的毒性第107-111页
     ·煤矿区城市冬季PM_(10)样品的毒性第111-114页
     ·河南省不同煤矿区PM_(10)毒性的比较第114-115页
   ·煤矿区城市PM_(10)的毒性与其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115页
   ·煤矿区城市PM_(10)的毒性与微量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第115-120页
     ·煤矿区城市PM_(10)的毒性与微量元素总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115-117页
     ·煤矿区城市PM_(10)的生物活性与单个微量元素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117-120页
   ·河南省煤矿区PM_(10)的毒性与其颗粒物类型及其粒度分布关系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22-126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22-124页
   ·存在问题和展望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作者简介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卡鲁塞尔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下一篇:宣威肺癌高发区室内PM10的理化性质及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