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响应曲面法优化铜绿微囊藻生长条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影响蓝藻生长的环境因子第15-23页
     ·氮、磷的影响第17-19页
     ·无机碳的影响第19页
     ·有机碳的影响第19-20页
     ·微量元素的影响第20-21页
     ·温度的影响第21-22页
     ·光照条件的影响第22-23页
     ·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第23页
   ·蓝藻水华的优势理论第23-27页
     ·N/P假说第24-25页
     ·气囊的调节作用第25-27页
     ·蓝藻的磷储存功能第27页
   ·铜绿微囊藻第27-28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0-37页
   ·材料第30页
     ·藻种与培养条件第30页
     ·实验仪器第30页
   ·方法第30-32页
     ·培养方法第31页
     ·试验方法第31-32页
     ·指标测定第32页
   ·实验方案第32-37页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第33-34页
     ·Box-Behnken实验设计第34-37页
第三章 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7-46页
   ·不同实验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特征第37-42页
     ·不同培养条件下藻细胞生物量的变化第41-42页
     ·不同培养条件下pH的变化第42页
   ·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主效应因子筛选第42-45页
     ·氮、磷的影响第43页
     ·铁的影响第43-44页
     ·温度的影响第44页
     ·光照强度的影响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Box-Behnken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63页
   ·不同实验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特征第46-53页
   ·铜绿微囊藻最佳生长条件的优化第53-57页
     ·NaNO_3和K_2HPO_4的交互作用第55-56页
     ·K_2HPO_4和Fe·citrate·H_2O的交互作用第56页
     ·温度和光照强度的交互作用第56-57页
   ·最佳生长条件的确定第57-58页
   ·模型的验证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63-65页
   ·结论第63-64页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重点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76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基离子液体湿法氧化硫化氢脱硫新工艺研究
下一篇:长江口取代芳烃类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