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的艺术观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步骤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中西艺术融合与潘玉良艺术观产生的背景 | 第14-20页 |
| ·中西艺术融合的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 ·民国时期中西美术的混流和潘玉良艺术观的衍生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艺术观的形成 | 第20-39页 |
| ·潘玉良艺术观的萌芽时期 | 第20-25页 |
| ·特殊的人生际遇 | 第20-21页 |
| ·陈独秀革命思想对潘玉良的影响 | 第21-23页 |
| ·画师洪野对潘玉良艺术观的启蒙 | 第23-25页 |
| ·上海美专对潘玉良艺术成长的作用 | 第25-28页 |
| ·上海美专的专业特色 | 第25-27页 |
| ·上海美专自由的学术氛围 | 第27-28页 |
| ·西方艺术对潘玉良艺术观形成的建构作用 | 第28-33页 |
| ·学院派艺术在潘玉良艺术观中的基石作用 | 第29-31页 |
| ·印象派与其他现代艺术对潘玉良艺术观的催化作用 | 第31-33页 |
| ·与民国时期其他融合思想的碰撞与改进 | 第33-37页 |
| ·潘玉良“合中西于一治”艺术观的确立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潘玉良的艺术观在作品中的体现 | 第39-55页 |
| ·归国初期画展作品中的学院派绘画风格 | 第39-42页 |
| ·具有东方情韵的印象派画风 | 第42-44页 |
| ·作品中象征性语言的运用 | 第44-47页 |
| ·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融入 | 第47-55页 |
| ·玉良铁线在油画中的表现 | 第47-49页 |
| ·探索“合中西于一治”艺术观的两种尝试 | 第49-55页 |
| ·运用民族元素进行油画创作 | 第49-52页 |
| ·采用西画技法创作彩墨人体画 | 第52-55页 |
| 第五章 潘玉良艺术观的影响 | 第55-65页 |
| ·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 第55-59页 |
| ·对中国女性艺术的影响 | 第59-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