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ITO粉末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纳米材料介绍第10-12页
   ·铟锡氧化物研究背景第12-14页
   ·铟锡氧化物(ITO)的晶体结构与性能第14-17页
   ·铟锡氧化物(ITO)的应用第17-18页
   ·纳米ITO粉的制备方法第18-20页
     ·溶胶-凝胶法第18页
     ·化学共沉淀法第18页
     ·水热合成法第18-19页
     ·金属喷雾燃烧法第19页
     ·溶剂热结晶法第19-20页
     ·机械混合法第20页
     ·喷雾热分解法第20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氨盐燃烧法制备纳米ITO粉的理论基础第22-30页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22页
   ·主要实验设备及测试设备第22页
   ·工艺流程及实验方法第22-25页
     ·ITO粉体的制备方法第22-25页
   ·测试方法及原理第25-26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25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5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第25-26页
     ·差热分析仪第26页
     ·XPS分析第26页
   ·氨盐燃烧法制备纳米ITO粉的原理分析第26-27页
     ·煅烧过程中半导化机理第27页
     ·掺杂半导体第27页
     ·组分缺陷半导化第27页
   ·纳米粒子的团聚与分散第27-28页
     ·纳米粉体产生团聚的原因第27-28页
     ·克服纳米粉体团聚的方法第28页
   ·氨盐燃烧法制备纳米ITO粉末的合成机制及方案选择第28-30页
第三章 氨盐燃烧法制备纳米ITO粉的实验研究第30-46页
   ·前躯体制备实验第30-34页
     ·反应环境温度第30-31页
     ·分散剂的选择第31页
     ·掺杂量的选择第31页
     ·前驱体氨盐溶液浓度对粒径和物相的影响第31-32页
     ·pH值对ITO粉体的影响第32-34页
   ·煅烧条件对纳米ITO粉末粒度及形貌的影响第34-40页
     ·煅烧温度对粉末粒径、形貌的影响第35-38页
     ·煅烧时间对粉末粒径、形貌的影响第38-40页
   ·综合实验结果分析第40-44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41-42页
     ·TEM分析第42页
     ·XPS分析第42-44页
   ·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等离子电弧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研究第46-72页
   ·等离子气体的特性第46页
   ·等离子电弧法制粉的概述第46-48页
   ·等离子电弧法制备纳米粒子的成核与生长机制第48-52页
     ·电弧等离子体的温度场第48-49页
     ·纳米氧化物颗粒的成核与生长机制第49-52页
   ·合金偏析及控制第52-53页
   ·自由电弧法制备纳米粉末的研究第53-54页
   ·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第54页
   ·技术路线第54-55页
   ·试验部分第55-59页
     ·实验装置第55-57页
     ·制粉设备及流程图第57-58页
     ·具体实验过程第58-59页
   ·等离子体焰流下的反应机理第59页
   ·影响纳米粉末制备的因素探讨第59-69页
     ·时间对粉末产率及粒径的影响第60-61页
     ·Ar流量对产率及形貌的影响第61-64页
     ·电流强度对产率及形貌的影响第64-67页
     ·空气流量对产率的影响第67-69页
   ·优化工艺参数下制备纳米粉末第69-70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69-70页
     ·透射电镜(TEM)分析第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等离子电弧法制备纳米ITO粉末的研究第72-85页
   ·等离子电弧法制备纳米ITO粉末的实验方案第72-73页
     ·Ar流量实验第72页
     ·电流强度实验第72页
     ·空气流量实验第72-73页
   ·等离子电弧法制备纳米ITO粉末的实验过程第73页
   ·结果讨论第73-79页
     ·Ar流量对纳米ITO粉末产率及形貌的影响第73-76页
     ·电流强度对纳米ITO粉末产率及形貌的影响第76-78页
     ·空气流量对纳米ITO粉末产率及形貌的影响第78-79页
   ·等离子电弧法制备纳米ITO粒子的过程分析第79-80页
   ·优化工艺参数下制备ITO纳米粉末第80-84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81页
     ·透射电镜(TEM)分析第81-82页
     ·ICP-AES法测定产物的纯度第82页
     ·XPS分析第82-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附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态聚苯胺的高电导率合成和性能研究
下一篇:WC-Co复合粉末及合金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