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选题的理论依据与意义 | 第11-15页 |
·本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6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页 |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有限单元法原理及断层面处理方法综述 | 第18-32页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18-19页 |
·有限单元法基本方程 | 第19-22页 |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 第19-21页 |
·虚功方程 | 第21-22页 |
·有限单元法求解问题步骤 | 第22-23页 |
·断层面的有限单元模拟方法概述 | 第23-30页 |
·介质弱化带模型 | 第23-25页 |
·劈节点(SNT)模型 | 第25-27页 |
·块体(DDA)模型 | 第27-28页 |
·接触单元模型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水准测量监测能力的初步评价 | 第32-47页 |
·引言 | 第32页 |
·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测点概况 | 第32-34页 |
·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模拟计算结果 | 第36-40页 |
·断层倾角对跨断层水准变化的影响 | 第36-38页 |
·断层走向对跨断层水准变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跨断层水准监测效能的理论分级 | 第40页 |
·首都圈跨断层水准监测能力初步评价 | 第40-45页 |
·模拟结果与实际震例的对比 | 第40-43页 |
·模拟结果与R 值评分结果的对比 | 第43-45页 |
·首都圈跨断层水准测点监测能力初步评价 | 第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环境变化对跨断层水准观测结果影响的数值模拟—以八宝山测点为例 | 第47-61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八宝山跨断层测点概况 | 第48-52页 |
·八宝山断裂构造环境 | 第48-49页 |
·八宝山测点及水准变化概况 | 第49-52页 |
·模型建立 | 第52-55页 |
·设计思路 | 第52页 |
·有限元模型几何范围、介质参数、边界约束 | 第52-55页 |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质量迁移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5-56页 |
·降雨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6-57页 |
·场地渗水条件改变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7-58页 |
·环境变化对跨断层水准观测结果影响 | 第58-59页 |
·八宝山测点跨断层水准变化的可能原因 | 第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论文进展及取得一些初步成果 | 第61-62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71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工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