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20页 |
·认知无线电与动态频谱共享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6页 |
·NC-OFDM 动态频谱共享系统简介 | 第16-17页 |
·动态频谱共享系统的功能架构 | 第17-18页 |
·动态频谱共享系统的应用 | 第18-20页 |
·NC-OFDM 动态频谱共享系统研究 | 第20-24页 |
·传统OFDM 的衍生问题研究 | 第20-22页 |
·动态频谱共享中的NC-OFDM 研究 | 第22-24页 |
·NC-OFDM 系统结构与实现 | 第24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24-26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6-28页 |
第2章 频谱感知:OFDM 宽带频谱感知技术 | 第28-44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频谱感知方法概述 | 第29-34页 |
·经典频谱感知方法 | 第29-32页 |
·OFDM 频谱感知方法 | 第32-34页 |
·OFDM 宽带混合频谱感知技术 | 第34-39页 |
·接收信号的PSD估计 | 第35-36页 |
·基于能量阈值的活跃用户检测 | 第36-37页 |
·基于小波变换的谱边界检测 | 第37-39页 |
·仿真分析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3章 频谱分析:OFDM 跨频干扰分析与解决方法 | 第44-73页 |
·引言 | 第44页 |
·多用户干扰概述 | 第44-46页 |
·跨频干扰分析 | 第46-61页 |
·系统模型 | 第46-49页 |
·同质网络中跨频干扰分析 | 第49-55页 |
·异质网络中的跨频干扰分析 | 第55-58页 |
·跨频干扰的影响 | 第58-61页 |
·跨频干扰的解决方法 | 第61-64页 |
·对抗干扰的三类方法 | 第61-63页 |
·保护频带的确定 | 第63-64页 |
·仿真分析 | 第64-72页 |
·仿真系统建立 | 第64页 |
·跨频干扰评估 | 第64-67页 |
·跨频干扰解决方法的比较 | 第67-70页 |
·最小保护频带的确定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频谱分配:NC-OFDM 动态频谱分配策略 | 第73-86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系统模型 | 第74-78页 |
·干扰模型 | 第75页 |
·信道衰落模型 | 第75-76页 |
·评价指标 | 第76-78页 |
·NC-OFDM 动态频谱分配策略 | 第78-81页 |
·平衰落信道下的频谱分配 | 第78-79页 |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频谱分配 | 第79-81页 |
·仿真分析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频谱切换:NC-OFDM 同步建立与链路保持 | 第86-103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系统模型 | 第87页 |
·ProSync: 设计与分析 | 第87-96页 |
·OFDM 系统同步相关研究 | 第87-89页 |
·ProSync 设计 | 第89-91页 |
·ProSync 性能分析 | 第91-94页 |
·仿真分析 | 第94-96页 |
·一种鲁棒的链路保持机制 | 第96-101页 |
·动态频谱共享中的链路保持 | 第96-98页 |
·改进的双信道监视链路保持协议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结论 | 第103-104页 |
·研究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附录A 式(3-4)和式(3-6)的推导 | 第117-119页 |
A.1 式(3-4)的推导 | 第117页 |
A.2 式(3-6)的推导 | 第117-11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