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复合铋膜阳极溶出伏安法在环境、食品及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33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常规铋膜电极第13-19页
   ·溶出分析方法分类及其特点第13-14页
   ·铋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第14-15页
   ·常规铋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第15-19页
 3 化学修饰型复合金属膜电极的发展第19-21页
 4 铋膜电极的应用发展前景第21页
 5 本论文立题依据第21-22页
 6 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内容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33页
第二章 复合铋膜电极阳极溶出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铟的研究第33-48页
 摘要第33页
 1 引言第33-34页
 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仪器和试剂第34-35页
   ·裸玻碳电极的预处理第35页
   ·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内膜及复合铋膜电极的制备第35-36页
   ·样品测定方法第3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复合铋膜电极的镀铋过程及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6-39页
     ·镀铋方式和镀铋电位区间的选择第36-38页
     ·镀铋膜厚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第38页
     ·镀铋过程中扫描速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镀铋溶液的酸度及支持电解质的选择第39页
   ·测定水样中痕量铟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9-43页
     ·铟在常规铋膜电极与复合铋膜电极上溶出伏安性能的比较第39-40页
     ·支持电解质及浓度的影响第40页
     ·测定底液pH 的影响第40-41页
     ·富集时间和电位的影响第41-42页
     ·溶出伏安法实验参数的设置第42页
     ·共存离子的影响第42-43页
   ·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第43-44页
     ·检测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43页
     ·电极的重现性及稳定性第43-44页
   ·国家标准样品与环境水样测定第44-45页
 4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三章 复合铋膜电极阳极溶出法测定痕量锌第48-59页
 摘要第48页
 1 引言第48-49页
 2 实验部分第49-50页
   ·仪器与试剂第49页
   ·复合铋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同第二章)第49页
   ·测定方法第49-5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50-54页
     ·锌在复合铋膜电极上的溶出伏安特性第50页
     ·支持电解质及浓度的影响第50-51页
     ·测定底液pH 的影响第51页
     ·富集时间及富集电位的影响第51-53页
     ·静息时间和静息电位的影响第53页
     ·干扰离子的影响第53-54页
   ·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第54页
     ·检测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54页
     ·电极的重现性及稳定性第54页
   ·实际样品测定第54-56页
     ·样品的消解第54-55页
     ·样品的测定第55-56页
 4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四章 复合铋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药物中的异烟肼第59-68页
 摘要第59页
 1 引言第59-60页
 2 实验部分第60-61页
   ·仪器与试剂第60-61页
   ·复合铋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同第二章)第61页
   ·测定方法第6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61-63页
     ·支持电解质及浓度的影响第61-62页
     ·测定底液pH 的影响第62页
     ·富集时间的影响第62页
     ·富集电位的影响第62-63页
     ·起始电位的选择第63页
     ·干扰离子的影响第63页
   ·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第63-64页
     ·检测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63-64页
     ·电极的重现性及稳定性第64页
   ·实际样品测定第64-65页
 4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发表论文目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薄层循环伏安法测量液/液界面电子转移速率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氢醌等生物分子在液/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