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动态规划的发展要求 | 第8页 |
·商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 第8页 |
·土地集约的资源限制 | 第8-9页 |
·数字城市的可持续要求 | 第9页 |
·目的与内容 | 第9-10页 |
·范围与概念 | 第10-13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0-12页 |
·研究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理论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基础理论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29页 |
·土地利用变化 | 第21-2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城市商业中心 | 第23-2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研究趋势总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商业中心布局优化的动态规划理论研究 | 第29-73页 |
·城市商业中心与土地利用变化一般关系 | 第29-34页 |
·案例研究 | 第29-31页 |
·城市商业中心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 | 第31-34页 |
·城市商业中心适建性评价体系 | 第34-48页 |
·构建思路与原则 | 第34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4-40页 |
·指标标准的划分 | 第40-43页 |
·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3-48页 |
·城市商业中心适建性评价方法 | 第48-55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48页 |
·单因子分析 | 第48-52页 |
·单因子叠加及适建性分区 | 第52-55页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商业中心布局优化方案筛选方法 | 第55-68页 |
·方案设想——基于城市商业中心适建性评价 | 第55-57页 |
·方案比较——基于土地利用功能效率评价 | 第57页 |
·方案优化——城市商业中心布局模式 | 第57-68页 |
·SOD模式下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 第68-73页 |
·城市土地利用策略与技术支撑 | 第68-70页 |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策略与规范 | 第70-73页 |
第四章 柳州城市商业中心布局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历史供需演变) | 第73-90页 |
·柳州市城市发展历史 | 第73-77页 |
·柳州城市发展建设 | 第73-74页 |
·柳州城市规划及性质定位调整 | 第74页 |
·柳州城市形态演变 | 第74页 |
·柳州城市交通条件 | 第74-76页 |
·柳州地价地租 | 第76-77页 |
·柳州市土地利用变化 | 第77-87页 |
·量的变化 | 第77-85页 |
·质的变化 | 第85-86页 |
·柳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总结 | 第86-87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演变 | 第87-89页 |
·整体格局变化(范围) | 第87-88页 |
·等级体系调整(定位) | 第88-89页 |
·商业中心转移(位置) | 第89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演变总结 | 第89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与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 | 第89-90页 |
第五章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适建性评价(未来需求预测) | 第90-117页 |
·柳州市现状城市商业中心格局 | 第90-91页 |
·柳州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 第91-93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适建性评价体系 | 第93-97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评价单元划分 | 第97-98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适建性单因子评价 | 第98-113页 |
·政策性因素 | 第98-103页 |
·生态性因素 | 第103-104页 |
·社会性因素 | 第104-110页 |
·经济性因素 | 第110-113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适建性分区 | 第113-117页 |
·单因子叠加综合评价 | 第113-115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适建性分区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应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柳州城市商业中心布局(满足需求的最佳供给) | 第117-137页 |
·方案设想 | 第118-121页 |
·现状商业分布与适建性分区叠合 | 第118页 |
·城市商业中心点选择 | 第118-119页 |
·城市商业中心等级划分 | 第119-121页 |
·方案比较:土地利用功能效率评价 | 第121-130页 |
·单中心发展模式评价 | 第122-124页 |
·双中心均衡发展模式评价 | 第124-127页 |
·双中心主次发展模式评价 | 第127-130页 |
·评价结果比较 | 第130页 |
·方案优化 | 第130-137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空间结构 | 第130-131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布局与规模 | 第131-132页 |
·柳州市近期规划策略分析 | 第132-133页 |
·柳州市城市商业中心单元布局模式 | 第133-137页 |
第七章 SOD模式下的柳州市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 第137-146页 |
·基于GIS系统科学的"内增外拓" | 第137-144页 |
·基础保障——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 | 第137-138页 |
·基础保障——科学合理选择发展用地 | 第138-141页 |
·设计保障——维护和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形态 | 第141页 |
·设计保障——空间发展与布局战略 | 第141-142页 |
·实施保障——分区分级空间管制 | 第142-143页 |
·意义 | 第143-144页 |
·基于网络分析的"层级秩序" | 第144页 |
·基于动态模拟的"数字商规" | 第144-145页 |
·SOD模式下柳州市城市发展方向与定位 | 第145-146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展望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1页 |
附录1:柳州人口规模 | 第151-153页 |
附录2:柳州市各年土地利用规划图及用地平衡表 | 第153-160页 |
附录3:零售业态分类表 | 第160-163页 |
附录4:图表目录 | 第163-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67-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