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线路检修论文

基于双端行波原理的辐射状配电线路故障测距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15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的现状综述第10-12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2页
   ·本章小结第12-15页
2 行波原理线路故障测距第15-27页
   ·行波的基本理论第15-21页
     ·行波的概念第15-16页
     ·波动方程第16-18页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第18-20页
     ·行波在线路传播中的衰减和变形第20-21页
   ·行波测距原理第21-26页
     ·行波测距的类型第21-25页
     ·现代行波故障测距系统举例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辐射状配电线路中的暂态行波模量分析第27-39页
   ·配电线路的故障初始行波模量特征第27-34页
     ·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初始行波第27-30页
     ·相间故障时的初始行波第30-31页
     ·初始行波在配电系统中的传播特性第31-34页
   ·行波在“电缆—架空线”中的传播特征第34-35页
   ·线路分支处的行波传播特征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配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及基本实现方法第39-63页
   ·选择D 型行波测距原理第39页
   ·行波到达时间的确定第39-45页
     ·行波波头到达时间的确定依据第39-40页
     ·行波波头起始点的识别方法第40-45页
   ·行波传播速度的确定第45-47页
     ·单介质中的行波速度的确定第45-46页
     ·多介质中的行波速度的确定第46-47页
   ·行波信号的选择第47-50页
     ·选择线模分量作为测量信号第47-48页
     ·利用双线模分量实现故障测距第48页
     ·行波测距信号类别的选择第48-49页
     ·行波信号的获取途径第49-50页
   ·采样频率的设定第50-51页
   ·分支线路上的故障测距方法第51-53页
   ·主、辅行波测距配置方案第53-56页
     ·主、辅行波测距配置的必要性第53-54页
     ·选线的必要性第54-55页
     ·故障选线实现方式第55-56页
   ·时间同步问题第56-57页
   ·通信问题第57-59页
   ·影响配电线路故障测距的主要因素第59-60页
     ·故障发生的时刻第59页
     ·故障时的过渡电阻第59页
     ·行波在配电线路中传播损耗的影响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3页
5 仿真验证第63-79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3页
   ·行波模量与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仿真第63-64页
   ·行波模分量与故障类型的仿真第64-67页
   ·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的行波特性仿真第67页
   ·行波在线路末端反射规律的仿真第67-69页
   ·配电线路在单相接地故障下的仿真第69-70页
   ·配电线路在不同故障类型下的仿真第70-71页
   ·线路在不同初相角下的仿真第71-72页
   ·不同过渡电阻下的仿真第72-74页
   ·混合线路的仿真第74-75页
   ·分支线路的仿真第75-77页
   ·采样频率对行波测距影响的仿真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获得的主要结论第79页
   ·展望第79-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井下电缆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下一篇:虚拟式风力发电机组在线测试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