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少数民族经济论文

土族经济史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导论第12-18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13-15页
 三、关于历史阶段的划分和时间上下限问题第15-16页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吐谷浑经济第18-36页
 第一节 主体经济——游牧经济第18-25页
  一、吐谷浑与土族第18-19页
  二、鲜卑慕容部游牧经济的矛盾与吐谷浑的西迁第19-21页
  三、西迁青藏高原后吐谷浑游牧经济的新特点第21-25页
 第二节 城市的兴起与交通网络的形成第25-29页
  一、城戍的建设第25-27页
  二、青海路复通与河南道兴盛第27-28页
  三、桥梁第28-29页
 第三节 吐谷浑辅助经济及赋税制度第29-31页
  一、小块农业经济第29-30页
  二、零星的手工业第30-31页
  三、赋税制度第31页
 第四节 吐谷浑与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的经济交往第31-36页
  一、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经济交往第32-34页
  二、吐谷浑与西域各国的经济交往第34-36页
第二章 唐宋辽夏金时期吐谷浑人畜牧经济的变迁研究第36-55页
 第一节 吐谷浑的东迁内附第37-43页
  一、迁徙原因第37-39页
  二、迁徙方向第39-40页
  三、迁徙规模和迁入地第40-41页
  四、迁徙的影响第41-43页
 第二节 东迁内附吐谷浑经济的变迁第43-48页
  一、阴山、朔方吐谷浑人的农牧并举经济第43-44页
  二、河西走廊甘、凉吐谷浑人的经济变迁第44-45页
  三、河东、陕西缘边吐谷浑人的土地来源及土地租佃关系第45-48页
 第三节 吐谷浑人与周边民族和王朝的经济交往第48-53页
  一、吐谷浑农耕经济的形成第48-50页
  二、河陇及青海诸蕃部与中原王朝的经济交往第50-53页
 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元明及清前中期河湟岷洮土族经济变迁研究第55-81页
 第一节 明清时期土族地区生产方式变迁的原因分析第55-62页
  一、蒙古入侵与草场的侵占第56页
  二、大规模屯田第56-62页
 第二节 河湟土族水利事业的发展第62-65页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土司制度下的土地关系第65-70页
  一、羁縻府州制度演变至土司制度第65页
  二、土司制度下的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关系第65-70页
 第四节 土族与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的经济交往第70-81页
  一、茶马贸易第70-77页
  二、贡赐贸易第77页
  三、民间贸易第77-81页
第四章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土族经济第81-91页
 第一节 土司制度的岌岌可危与废除第81-82页
 第二节 农业及附属产业第82-87页
  一、改土归流后的土地关系第82-84页
  二、农业垦殖第84-85页
  三、农耕与农作物生产第85-86页
  四、依附于农业的家庭副业第86-87页
 第三节 马家军阀统治时期土族地区的工商业的垄断和兵役粮税第87-91页
  一、官僚资本对工商业的垄断第87-88页
  二、兵役及粮款税捐状况第88-91页
第五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土族经济变迁第91-106页
 第一节 土族人口的恢复及五大土族聚居区的形成第91-94页
  一、土族人口的恢复第91-92页
  二、五大土族聚居区的形成第92-94页
 第二节 土族民主改革第94-98页
  一、减租反霸第95-97页
  二、土地改革第97-98页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与集体化第98-103页
  一、合作社第99-100页
  二、人民公社第100-103页
 第四节 集体化后土族传统农业中的特色农事活动第103-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后记第109-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承德市主导产业选择与定位研究
下一篇:呼包鄂经济一体化中政府职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