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31页 |
1.1引言 | 第10-11页 |
1.2DNA脱嘌呤 | 第11-18页 |
1.2.1外源性DNA脱嘌呤简介 | 第11-12页 |
1.2.2自催化DNA脱嘌呤简介 | 第12页 |
1.2.3自催化DNA脱嘌呤的结构 | 第12-14页 |
1.2.4自催化DNA脱嘌呤的原理 | 第14-15页 |
1.2.5自催化DNA脱嘌呤的生物学重要性 | 第15-16页 |
1.2.6DNA脱嘌呤的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1.3金属离子依赖性的DNA酶 | 第18-29页 |
1.3.1金属离子依赖性的DNA酶简介 | 第18-19页 |
1.3.2金属离子依赖性的DNA酶的结构 | 第19-22页 |
1.3.3金属离子依赖性的DNA酶的机理 | 第22-23页 |
1.3.4金属离子依赖性的DNA酶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1.4本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 第29-31页 |
第二章实验用品及表征方法 | 第31-36页 |
2.1实验室所用核酸序列 | 第31-32页 |
2.2实验所用的试剂 | 第32-34页 |
2.3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2.4实验表征方法 | 第35-36页 |
2.4.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5页 |
2.4.2荧光稳态光谱 | 第35页 |
2.4.3暗箱式紫外透射仪 | 第35页 |
2.4.4DNA熔解实验 | 第35-36页 |
第三章特异性位点的自催化DNA脱嘌呤的荧光检测 | 第36-49页 |
3.1引言 | 第36-37页 |
3.2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2.1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3.2.2缓冲溶液中的DNA脱嘌呤 | 第37页 |
3.2.3Hg2+存在下的DNA脱嘌呤 | 第37-38页 |
3.2.4使用光酸进行DNA脱嘌呤 | 第38页 |
3.2.5荧光光谱测定 | 第38页 |
3.2.6DNA熔解温度的测定 | 第38页 |
3.3结果及讨论 | 第38-48页 |
3.3.1脱嘌呤的荧光检测 | 第39-41页 |
3.3.2通过DNA熔解温度研究脱嘌呤 | 第41-42页 |
3.3.3脱嘌呤位点的测定 | 第42-43页 |
3.3.4脱嘌呤位点的相邻碱基对脱嘌呤作用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5金属离子依赖性的DNA脱嘌呤 | 第45-47页 |
3.3.6光控开启DNA脱嘌呤 | 第47-48页 |
3.4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Cu2+依赖性的DNA酶催化断裂的荧光检测 | 第49-64页 |
4.1引言 | 第49-51页 |
4.2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材料与试剂 | 第51页 |
4.2.2CHE荧光标记Cu2+依赖性的DNA酶中的三链体部分 | 第51页 |
4.2.3Cu2+依赖性的DNA酶在缓冲液条件下催化裂解 | 第51-52页 |
4.2.4当S2-存在的条件下的底物链裂解 | 第52页 |
4.2.5荧光光谱测定 | 第52页 |
4.2.6DNA熔解温度的测定 | 第52页 |
4.3结果及讨论 | 第52-62页 |
4.3.1荧光标记Cu2+依赖性的DNA酶 | 第52-54页 |
4.3.2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反应终止剂 | 第54-55页 |
4.3.3通过荧光标记DNA检测裂解的发生 | 第55-59页 |
4.3.4DNA熔解温度确认裂解确实发生 | 第59-60页 |
4.3.5Cu2+依赖性的DNA酶对Cu2+的选择性 | 第60-61页 |
4.3.6基于Cu2+依赖性的DNA酶高选择性识别S2- | 第61-62页 |
4.4结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