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2页
1绪论第12-26页
    1.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课题背景第12-13页
        1.1.2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纤维增强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研究现状第20-24页
    1.5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1.5.1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2技术路线第25-26页
2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26-42页
    2.1原材料第26-30页
        2.1.1粗骨料第26-28页
        2.1.2纤维第28页
        2.1.3水泥第28-29页
        2.1.4细骨料第29页
        2.1.5粉煤灰第29页
        2.1.6磨细矿渣粉第29-30页
        2.1.7减水剂第30页
        2.1.8水第30页
    2.2初始配合比计算第30-34页
        2.2.1配制强度的确定第30-31页
        2.2.2确定粗骨料体积(Vg)及质量(mg第31-32页
        2.2.3确定水胶比(mw/mb第32-34页
        2.2.4干表观密度第34页
    2.3水泥胶砂流动度第34-36页
    2.4基于Design-Expert软件SCLC配合比调整第36-39页
        2.4.1试验配合比第36-37页
        2.4.2试验拌合物情况第37-39页
    2.5试件制备成型方式第39-40页
    2.6本章小结第40-42页
3纤维增强SCLC配合比设计优化第42-52页
    3.1SCLC配合比最优化预测第42-49页
        3.1.1响应面优化法RSM第42-43页
        3.1.2响应面优化法的一般流程第43-44页
        3.1.3工作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3.1.4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第46-48页
        3.1.5最优配合比第48-49页
    3.2纤维增强SCLC配合比优化第49-51页
    3.3本章小结第51-52页
4纤维增强SCLC的性能研究第52-76页
    4.1工作性能第52-54页
    4.2干表观密度第54-56页
    4.3立方体抗压强度第56-58页
        4.3.1试验现象及试件破坏形态第56-57页
        4.3.2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4.4劈裂抗拉强度第58-61页
        4.4.1试验现象及试件破坏形态第59-60页
        4.4.2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0-61页
    4.5抗折强度第61-64页
        4.5.1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第62-63页
        4.5.2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3-64页
    4.6轴心抗压强度第64-67页
        4.6.1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第65-66页
        4.6.2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6-67页
    4.7静力受压弹性模量第67-70页
        4.7.1弹性模量试验装置第68-69页
        4.7.2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9-70页
    4.8收缩试验第70-73页
        4.8.1收缩试验装置第71页
        4.8.2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1-73页
    4.9本章小结第73-76页
5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的受弯性能数值分析第76-90页
    5.1本构模型第76-78页
        5.1.1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第76-78页
        5.1.2压型钢板的本构关系第78页
    5.2材料参数取值第78-80页
        5.2.1纤维增强SCLC楼板参数取值第78-79页
        5.2.2压型钢板截面形式选择第79页
        5.2.3钢筋设计参数取值第79-80页
        5.2.4钢筋网的布置第80页
    5.3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0-82页
        5.3.1单元选取第80-81页
        5.3.2模型建立第81-82页
    5.4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第82-88页
        5.4.1等效应力云图第82-85页
        5.4.2模型结果非线性分析第85-88页
    5.5本章小结第88-90页
6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结论第90-91页
    6.2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增强湿接缝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拌混凝土泌水与早期开裂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