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致绵羊脑炎李氏杆菌在模型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及actA、inlB毒力基因的序列测定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符号说明第10-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李氏杆菌的研究进展第12-22页
 1、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2、传播途径第13-14页
 3、致病机理第14页
 4、动物模型第14-15页
  小鼠模型第14页
  其他动物模型第14-15页
 5、LM的毒力因子第15-17页
  LLO蛋白第15-16页
  actA蛋白第16-17页
  inlB蛋白第17页
  其他毒力因子第17页
 6、LM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第17-22页
  传统分离鉴定方法第17-18页
  免疫学检测方法第18页
  核酸检测方法第18页
  PCR检测方法第18-19页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方法第19-20页
  Lm分子生物学分型的研究与应用第20页
  核糖体分型第20页
  随机引物DNA多态性分型第20页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第20-22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22-45页
 试验一 致绵羊脑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的LD_(50)的测定第22-26页
  1 材料第22页
   ·菌株第22页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22页
   ·实验动物第22页
  2 实验方法第22-23页
   ·细菌的培养第22页
   ·细菌的浓缩与稀释第22页
   ·细菌计数第22-23页
   ·半数致死量LD_(50)的测定第23页
   ·数据统计第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24页
   ·细菌计数结果第23页
   ·半数致死量LD_(50)的测定第23-24页
   ·实验动物死亡后病理剖解的肉眼观察第24页
   ·不同来源的LM的致病力比较第24页
  4 讨论第24-26页
 实验二 致绵羊脑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在模型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及病理变化第26-35页
  1 材料第26-27页
   ·试验菌株第26页
   ·试验动物第26页
   ·培养基第26页
   ·主要试剂第26-27页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27页
    (1) 伊红染液的配制第27页
    (2) 苏木素染液的配制第27页
    (3) 蛋白甘油的配制第27页
    (4) 1%盐酸酒精第27页
   ·主要仪器第27页
  2 方法第27-29页
   ·LM的培养第27页
   ·LM在人工感染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测定第27-28页
     ·细菌的分离鉴定第27页
     ·PCR方法程序第27-28页
   ·组织病理学观察第28-29页
     ·取材和固定第28页
     ·水洗第28页
     ·脱水第28页
     ·透明第28页
     ·浸蜡第28页
     ·包埋第28页
     ·H-E染色第28-29页
  3 结果第29-33页
   ·不同源的LM在人工感染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第29-31页
     ·细菌学检查第29页
     ·细菌PCR检测结果第29-31页
   ·病理变化第31-33页
     ·病理解剖变化第31-32页
     ·病理组织学变化第32-33页
  4 讨论第33-35页
   ·小鼠模型的建立第33页
   ·关于LM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第33-34页
   ·关于LM感染小鼠后引起各组织的病理性变化第34-35页
 实验三 致绵羊脑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actA和inl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5-45页
  1、材料第35页
   ·菌种第35页
   ·主要试剂第35页
   ·主要仪器第35页
  2、方法第35-38页
   ·不同源LM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5-36页
   ·引物设计及PCR反应体系第36页
     ·actA引物设计第36页
     ·actA基因的PCR反应体系(50uL)第36页
     ·inlB引物设计第36页
     ·inlB基因的PCR反应体系(50uL)第36页
   ·PCR产物提纯第36-37页
   ·DNA的连接第37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7页
   ·重组DNA的转化第37页
   ·克隆结果的鉴定第37页
     ·白斑菌落PCR鉴定第37页
     ·质粒的小剂量制备第37页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7页
   ·重组目的基因的核营酸序列测定第37-38页
  3、结果第38-45页
   ·actA蛋白基因PCR扩增结果第38页
   ·inlB蛋白基因PCR扩增结果第38-39页
   ·actA基因PCR产物的克隆第39页
   ·inlB基因PCR产物的克隆第39页
   ·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9-41页
   ·actA和inlB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及其分析第41-43页
   ·讨论第43-45页
结论第45页
主要创新点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第53-54页
附图5第54-55页
附图6第55-56页
师评阅表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莫尼茨属绦虫节片间部分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新疆银行业发展与二元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