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免疫分析在几种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5页
 1 量子点的基本特性第12-13页
 2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第13-18页
   ·有机体系中合成量子点第14-16页
   ·水相法合成量子点第16-17页
   ·生物合成方法第17-18页
 3 表面修饰第18页
 4 量子点在分析科学中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量子点在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测定中的应用第19-20页
   ·量子点在生物大分子测定中的应用第20-22页
   ·量子点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第22-23页
 5 问题与展望第23-24页
 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基于量子点-羊抗小鼠二抗偶联物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5-33页
 1 前言第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实验材料第25-26页
     ·试剂第25-26页
     ·仪器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28页
     ·基于量子点cFLISA方法和常规ELISA法的步骤第26-27页
     ·抗原和抗体浓度的优化第27页
     ·QDs-Ab_2浓度的优化第27页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第27页
     ·实际水样的检测第27-2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8-32页
   ·cFLISA方法灵敏度条件的优化第28-29页
     ·一抗和包被抗原浓度的优化第28页
     ·量子点-二抗溶液浓度的优化第28-29页
   ·cFLISA方法学的评价第29-31页
     ·灵敏度第29-30页
     ·特异性第30-31页
     ·精密度和准确性第31页
   ·实际水样的检测第31-32页
 4 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 量子点-链霉亲和素偶联物的制备及其在毒死蜱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第33-49页
 1 前言第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39页
   ·材料第33-34页
     ·主要试剂第33-3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4页
   ·方法第34-39页
     ·水相法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第34-35页
     ·量子点光谱性质的鉴定第35页
     ·QDs-SA偶联物的制备及纯化第35页
     ·制备生物素化一抗(Biotinylated-Ab_1)第35-36页
     ·QDs-SA-cFLISA方法第36-37页
     ·传统ELISA步骤第37页
     ·交叉反应率(CR)第37页
     ·生物素化一抗和包被抗原浓度的优化第37页
     ·QDs/SA的合适摩尔比第37页
     ·QDs和SA偶联反应中的最佳pH值第37页
     ·QDs-SA偶联物最佳的稀释比例第37-38页
     ·HPLC方法第38页
     ·加标回收第38页
     ·饮用水实际样品的检测第38-3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9-48页
   ·量子点的荧光性质第39-40页
   ·QDs-SA-cFLISA方法的优化第40-44页
     ·最佳的生物素化一抗和包被抗原第40-42页
     ·QDs/SA的偶联比第42页
     ·QDs和SA偶联反应过程中pH的优化第42-43页
     ·最佳的QDs-SA偶联物稀释比第43-44页
   ·方法的灵敏度第44-45页
   ·特异性第45-46页
   ·准确度和精密度第46页
   ·实际水样的检测第46-47页
   ·传统ELISA和QDs-SA-cFLISA方法的比较第47-48页
 4 总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小分子半抗原直接包被模式和量子点荧光探针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9-69页
 1 前言第49-51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1-56页
   ·材料第51页
     ·实验材料第51页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51页
   ·实验方法第51-56页
     ·制备完全抗原偶联物(CAP-BSA)第51-52页
     ·合成amino-CAP第52页
     ·制备biotinylated mAb第52页
     ·基于QDs-SA偶联物和小分子直接包被方式的QDs-SA-Hap coatedcFLISA步骤第52-53页
     ·传统ELISA方法第53页
     ·竞争抑制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3-54页
     ·GA浓度、小分子半抗原包被浓度和封闭液种类的优化第54页
     ·优化biotinylated-mAb和QDs-SA偶联物的浓度第54-55页
     ·交叉反应率(CR)第55页
     ·虾仁中氯霉素的提取和含量分析第55页
     ·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分析第55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第55-5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6-67页
   ·CAP-BSA完全抗原的合成和amino-CAP的鉴定第56-58页
   ·方法灵敏度的优化第58-63页
     ·最佳的GA和包被抗原Hap的浓度第58-60页
     ·最佳biotinylated mAb浓度和最优QDs-SA偶联物稀释比第60-62页
     ·包被条件和封闭条件的优化第62-63页
   ·方法的评估第63-67页
     ·方法的灵敏度第63-65页
     ·方法的特异性第65-66页
     ·加标回收率和准确率第66-67页
     ·实际样品的分析第67页
 4 结论第67-6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的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淀粉系载磷保水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利用基因芯片解析金柑和纽荷尔应答溃疡病的转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