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2 电网安全防御系统现状 | 第17-19页 |
1.2.3 系统保护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4 电网风险评估现状 | 第20-21页 |
1.3 现有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考虑频率控制功能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风险定级和高危环节筛选 | 第24-41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电网系统保护架构 | 第25-27页 |
2.3 系统保护频率控制模型 | 第27-29页 |
2.4 频率控制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定级 | 第29-32页 |
2.5 算例分析 | 第32-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考虑电压控制功能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风险定级和高危环节筛选 | 第41-59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系统保护电压控制总体架构 | 第42-46页 |
3.2.1 电压控制的三级控制 | 第42-43页 |
3.2.2 电压控制的二级控制 | 第43-44页 |
3.2.3 电压控制的一级控制 | 第44页 |
3.2.4 厂站协调控制 | 第44-46页 |
3.3 电压控制模型 | 第46-49页 |
3.4 电压控制评估方法及风险定级 | 第49-52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52-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保护风险缓解策略研究 | 第59-74页 |
4.1 引言 | 第59-61页 |
4.2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风险缓解应对策略 | 第61-65页 |
4.3 不同场景下系统保护频率控制风险缓解策略研究对比分析 | 第65-69页 |
4.3.1 负荷水平 | 第66页 |
4.3.2 抽蓄机组调节能力 | 第66-67页 |
4.3.3 直流调节能力 | 第67-68页 |
4.3.4 对重要节点施加保护 | 第68-69页 |
4.4 不同场景下系统保护电压控制风险缓解策略研究对比分析 | 第69-72页 |
4.4.1 负荷水平 | 第69页 |
4.4.2 换流站无功消耗水平 | 第69-70页 |
4.4.3 对重要节点施加保护 | 第70-71页 |
4.4.4 增设无功补偿装置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