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与缩略语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禽白血病综述 | 第12-22页 |
1 病原学 | 第12-14页 |
1.1 病毒的分类 | 第12页 |
1.2 病毒超微结构 | 第12-13页 |
1.3 病毒的理化特性 | 第13页 |
1.4 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3-14页 |
2 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2.1 传染源 | 第14页 |
2.2 传播途径 | 第14-15页 |
2.3 易感动物 | 第15页 |
3 临床症状 | 第15-16页 |
4 诊断 | 第16-20页 |
4.1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16-17页 |
4.2 双抗夹心ELISA | 第17页 |
4.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17页 |
4.4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IFA/FA) | 第17-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错配修复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概述 | 第22-34页 |
1 错配修复基因 | 第22-24页 |
1.1 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类 | 第22-23页 |
1.2 错配修复系统作用机制 | 第23-24页 |
2 微卫星不稳定性 | 第24-26页 |
2.1 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机制 | 第24-25页 |
2.2 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现类型 | 第25页 |
2.3 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3 错配修复基因与微卫星不稳定性 | 第26页 |
4 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的发生关系 | 第26-27页 |
5 本实验室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概况 | 第27-28页 |
6 肿瘤发生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量关系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下篇 试验研究 | 第34-78页 |
第三章 ALV-A感染DF-1细胞后细胞生物学特征检测 | 第34-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1.1 材料 | 第34-35页 |
1.2 方法 | 第35-37页 |
2 结果 | 第37-41页 |
2.1 细胞培养结果 | 第37-38页 |
2.2 细胞上清p27抗原的S/P值 | 第38页 |
2.3 病毒定量 | 第38页 |
2.4 细胞凋亡结果 | 第38-40页 |
2.5 细胞周期结果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第四章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 | 第48-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1.1 材料 | 第49-50页 |
1.2 方法 | 第50-53页 |
2 结果 | 第53-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第五章 ALV-A感染DF-1细胞后错配修复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4-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70页 |
1.1 材料 | 第65-66页 |
1.2 方法 | 第66-70页 |
2 结果 | 第70-72页 |
2.1 MSH2基因外显子突变结果 | 第70-71页 |
2.2 MLH1基因外显子突变结果 | 第71-72页 |
2.3 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情况 | 第72页 |
3 讨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