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建设工程论文--力能供应论文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0-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2章 企业成本控制概述第12-14页
    2.1 企业成本第12页
    2.2 企业成本控制第12页
    2.3 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类型第12-13页
        2.3.1 绝对成本控制第12页
        2.3.2 相对成本控制第12-13页
        2.3.3 全面成本控制第13页
    2.4 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第13-14页
        2.4.1 定额法第13页
        2.4.2 即时化法第13页
        2.4.3 标准成本法第13-14页
第3章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成本控制现状第14-18页
    3.1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概况第14页
    3.2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4-15页
        3.2.1 制热环节的设备耗能第14页
        3.2.2 输送环节的热损水损第14页
        3.2.3 热能转换的散热耗水第14-15页
        3.2.4 用热环节的耗水现象第15页
        3.2.5 管理粗放带来的成本增加第15页
    3.3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成本控制的主要做法第15-18页
        3.3.1 建立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第15页
        3.3.2 完善成本控制的技术条件第15页
        3.3.3 加强成本控制的经营考核第15-18页
第4章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18-23页
    4.1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20页
        4.1.1 供热管网复杂老化造成水的损耗严重第18页
        4.1.2 旧有设计原因增加用电控制难度第18-19页
        4.1.3 建筑耗能及锅炉热损增加煤炭成本第19页
        4.1.4 节约意识淡薄导致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第19-20页
        4.1.5 体制机制不畅产生的成本增加第20页
    4.2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0-23页
        4.2.1 企业职工队伍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第20-21页
        4.2.2 集中供暖运行管理中的调节难度大第21页
        4.2.3 胜利油田建筑供暖能耗高第21页
        4.2.4 基层干部员工技术技能素养偏低第21-22页
        4.2.5 燃煤集中供暖的材料成本管理粗放第22-23页
第5章 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成本控制的措施第23-35页
    5.1 增强企业成本控制的自觉意识第23-24页
        5.1.1 加强舆论导向,提高全民节本降耗意识第23页
        5.1.2 转变发展机制,培育热力企业成本文化第23-24页
    5.2 构建规范高效的供暖管理程序第24-30页
        5.2.1 实施两线一表三率,加强宏观控制第24-26页
        5.2.2 抓好煤质控制,保障节能源头优势第26-27页
        5.2.3 加强燃烧运行控制,取得最佳燃烧性能第27-29页
        5.2.4 做好巡检,降低失水控制第29-30页
    5.3 提高中心成本控制的执行力度第30-31页
        5.3.1 完善建筑供暖规范,提高热力企业运行效率第30页
        5.3.2 深化节能建筑管理,加强对原有老旧建筑的改造第30-31页
    5.4 提高中心员工成本控制能力第31-32页
        5.4.1 增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技能素质第31页
        5.4.2 加强管理人员教育,树立成本控制观念第31-32页
        5.4.3 实施精细管理,提升基层材料利用水平第32页
    5.5 推进中心技术改造和升级第32-35页
        5.5.1 加大技改力度,更新高耗低效设备第32-33页
        5.5.2 实施热能计量,实现科学供热第33-35页
第6章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38-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户资金存管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还贷保证保险中保险事故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