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1页 |
序论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文人”、“身份”、“重构”在文章中的特殊内涵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晚明“文人”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晚明文人的“身份”问题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晚明文人身份的“重构”问题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人身份重构之参考系 | 第22-31页 |
第一节 后殖民理论视域下“多重身份”内涵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古代文人身份之“为官者”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古代文人身份之“载道者” | 第26-28页 |
第四节 古代文人身份之“擅文者”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晚明文人身份重构意义所在 | 第31-39页 |
第一节 晚明文人生活背景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晚明文人的特殊性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晚明文人身份重构意义 | 第34-39页 |
一、重构与新身份的构成 | 第34-37页 |
二、“亵渎性”与“合法性”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文人身份重构与晚明文学新变 | 第39-48页 |
第一节 重构之亵渎性与晚明文学新变 | 第39-44页 |
一、“民”与“官” | 第39-41页 |
二、“趣”与“道” | 第41-42页 |
三、“俚”与“文” | 第42-44页 |
第二节 重构之合法性与晚明文学新变 | 第44-48页 |
一、小品的广泛创作 | 第44-45页 |
二、民歌的大力倡导 | 第45-46页 |
三、戏谑的普遍流行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