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桑黄胞外合成黄酮体系的建立及其结构功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5页
    1.1 桑黄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1.1 桑黄简介第15-16页
        1.1.2 桑黄的自然分布第16页
        1.1.3 桑黄所含化学成分第16-17页
        1.1.4 桑黄的药用价值第17-19页
    1.2 黄酮类化合物第19-27页
        1.2.1 黄酮类物质的研究概况第19-20页
        1.2.2 黄酮类化和物的定性检测方法第20-21页
        1.2.3 黄酮类化和物的定量测定方法第21-22页
        1.2.4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价值第22-26页
        1.2.5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第26-27页
    1.3 生物活性物质抗衰老作用的研究第27-29页
        1.3.1 动物衰老模型的建立方法第28-29页
        1.3.2 衰老现象的评价手段第29页
    1.4 生物活性物质降血糖作用的探究概况第29-32页
        1.4.1 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第30-31页
        1.4.2 糖尿病动物的病症表征第31-32页
    1.5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的研究概况第32-33页
    1.6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3-35页
第2章 桑黄黄酮的化学性质研究第35-41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实验材料第35-36页
        2.2.1 菌种第35页
        2.2.2 仪器第35-36页
        2.2.3 试剂第36页
    2.3 实验方法第36-37页
        2.3.1 培养基第36页
        2.3.2 桑黄菌的培养第36-37页
        2.3.3 桑黄黄酮的提取和制备第37页
        2.3.4 紫外扫描第37页
        2.3.5 HCl-Mg粉反应第37页
        2.3.6 NaOH颜色反应第37页
        2.3.7 UV检测第37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2.4.1 桑黄黄酮的最大吸收峰值第37-38页
        2.4.2 桑黄发酵液和菌丝体的乙醇提取物第38页
        2.4.3 HCl-Mg反应第38页
        2.4.4 NaOH颜色反应第38-39页
        2.4.5 桑黄黄酮的UV验证及氨气熏蒸颜色变化反应第39页
    2.5 讨论第39-41页
第3章 前体物质和代谢刺激物对桑黄合成黄酮产量和活性的发酵动力学研究第41-59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试验材料第42-43页
        3.2.1 仪器第42页
        3.2.2 试剂第42-43页
        3.2.3 所用软件第43页
    3.3 实验方法第43-46页
        3.3.1 菌种第43页
        3.3.2 培养基第43页
        3.3.3 发酵条件第43-44页
        3.3.4 菌丝干重测定第44页
        3.3.5 发酵液中葡萄糖测定(DNS法)第44页
        3.3.6 发酵液中桑黄黄酮含量测定(AL(NO_3)_3-NaNO_2法)第44页
        3.3.7 动力学参数描述第44-46页
    3.4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第46-57页
        3.4.1 培养基中肉桂酸浓度的确定第46页
        3.4.2 培养基中萘乙酸(NAA)浓度的确定第46-47页
        3.4.3 肉桂酸对桑黄黄酮液体发酵动力学影响第47-54页
        3.4.4 萘乙酸(NAA)对桑黄黄酮液体发酵动力学影响第54-55页
        3.4.5 对照组(基本培养基组)第55-57页
    3.5 讨论第57-59页
第4章 桑黄黄酮液体发酵体系的建立第59-79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实验材料第59-61页
        4.2.1 菌种第59-60页
        4.2.2 仪器第60页
        4.2.3 试剂第60-61页
    4.3 实验方法第61-64页
        4.3.1 培养基第61页
        4.3.2 发酵条件第61页
        4.3.3 参数测定第61-62页
        4.3.4 模型建立与数据分析第62-64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76页
        4.4.1 碳、氮源对桑黄发酵过程中菌丝量和黄酮的影响第64-66页
        4.4.2 无机盐对桑黄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干重和活性黄酮产量的影响第66-67页
        4.4.3 次级代谢产物刺激物对桑黄黄酮产量以及活性的影响第67页
        4.4.4 影响桑黄液体发酵黄酮合成主要因子的筛选(PB实验)第67-70页
        4.4.5 最陡爬坡实验第70-71页
        4.4.6 响应面实验第71-76页
    4.5 讨论第76-79页
第5章 桑黄液体发酵所得黄酮抗衰老作用的研究第79-91页
    5.1 引言第79-80页
    5.2 实验材料第80-81页
        5.2.1 供试小鼠第80页
        5.2.2 仪器第80-81页
        5.2.3 试剂第81页
    5.3 实验方法第81-85页
        5.3.1 桑黄黄酮粗品的制备第81页
        5.3.2 小鼠饲养第81页
        5.3.3 实验小鼠衰老模型的建立以及试验分组给药第81-82页
        5.3.4 试验小鼠血样本的采集第82页
        5.3.5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82-83页
        5.3.6 肝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及HE染色第83-85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85-88页
        5.4.1 小鼠衰老模型建立第85页
        5.4.2 饲喂桑黄黄酮对实验小鼠体重的影响第85页
        5.4.3 桑黄黄酮对实验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85-88页
        5.4.4 桑黄黄酮对不同实验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第88页
    5.5 讨论第88-91页
第6章 桑黄黄酮降血糖作用的研究第91-97页
    6.1 引言第91-92页
    6.2 实验材料第92-93页
        6.2.1 供试小鼠第92页
        6.2.2 仪器第92页
        6.2.3 试剂第92-93页
    6.3 实验方法第93-94页
        6.3.1 桑黄黄酮粗品制备第93页
        6.3.2 小鼠饲养第93页
        6.3.3 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第93页
        6.3.4 建模成功小鼠的分组及给药方案第93页
        6.3.5 供试小鼠血糖测定第93-94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94-96页
        6.4.1 小鼠糖尿病模型建立第94页
        6.4.2 不同剂量桑黄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第94-95页
        6.4.3 不同剂量桑黄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影响第95-96页
    6.5 讨论第96-97页
第7章 液体发酵所得桑黄黄酮的提取和初步分离纯化第97-105页
    7.1 引言第97-98页
    7.2 实验材料第98页
        7.2.1 仪器第98页
        7.2.2 Plymer第98页
        7.2.3 试剂第98页
    7.3 实验方法第98-100页
        7.3.1 Plymer的处理第98-99页
        7.3.2 桑黄黄酮合成培养基的配制第99页
        7.3.3 发酵培养基中DuPont25树脂的加入第99页
        7.3.4 发酵液中DuPont25树脂的分离第99页
        7.3.5 DuPont25中富集的桑黄黄酮的洗脱第99页
        7.3.6 DuPont25树脂中洗脱的不同馏分的黄酮再经凝胶分离第99-100页
    7.4 结果与分析第100-103页
        7.4.1 不同型号的Plymer选择第100-101页
        7.4.2 培养基中DuPont25树脂的添加量的优化第101页
        7.4.3 DuPont25树脂中富集的桑黄黄酮的洗脱情况第101-103页
    7.5 讨论第103-105页
第8章 结论第105-107页
    8.1 主要结论第105-106页
    8.2 工作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观赏海棠‘王族无融合生殖胚胎发育及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绞股蓝种质资源圃的建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