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CO2吸收过程气液两相输运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13-14页
        1.3.1 课题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关键问题第14页
    1.4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2章 模型与模拟方法第15-30页
    2.1 化学反应第15-16页
    2.2 计算模型第16-25页
        2.2.1 液相分数β_L第16-19页
        2.2.2 控制方程第19-23页
        2.2.3 控制方程的源项设置第23-25页
        2.2.4 散堆填料对液相流动的阻力F_(LS)第25页
        2.2.5 气液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力F_(LG)第25页
    2.3 边界条件第25-27页
        2.3.1 塔顶第26-27页
        2.3.2 塔底第27页
        2.3.3 对称轴第27页
        2.3.4 塔壁第27页
    2.4 数值模拟方法第27页
    2.5 总体传质系数和CO_2去除效率第27-28页
    2.6 实验验证第28-29页
    2.7 本章小节第29-30页
第3章 不同几何结构和条件下的散堆填料塔CO_2吸收性能第30-47页
    3.1 五种不同散堆填料孔隙率模型第30-38页
        3.1.1 不同散堆填料中气液两相浓度分布第33-36页
        3.1.2 总体传质系数和CO_2去除效率的比较第36-38页
    3.2 孔隙率服从正态分布的散堆填料塔的性能分析第38-46页
        3.2.1 定容条件下高径比的影响第38-39页
        3.2.2 不同气液两相流速的影响第39-42页
        3.2.3 不同气液两相质量体积分数的影响第42-45页
        3.2.4 温度的影响第45-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不同吸收溶剂及氨逃逸问题第47-54页
    4.1 吸收特性比较第47-51页
        4.1.1 不同气液两相流速第47-49页
        4.1.2 不同CO_2体积分数第49-51页
    4.2 氨逃逸第51-53页
        4.2.1 氨逃逸的危害第52页
        4.2.2 氨逃逸机理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运动目标跟踪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论叙事中的爱情或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