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生物炭对黑土有机碳库的影响

摘要第9-11页
英文摘要第11-12页
1 前言第13-19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1 生物炭第14页
        1.2.2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14-15页
        1.2.3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2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9页
    2.2 供试材料第19页
        2.2.1 供试生物炭第19页
        2.2.2 供试土壤第19页
    2.3 试验设计第19-20页
    2.4 测定方法第20-21页
    2.5 数据处理第21-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38页
    3.1 生物炭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第22-23页
    3.2 生物炭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第23-25页
    3.3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第25-27页
    3.4 生物炭对土壤颗粒有机碳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第27-29页
    3.5 生物炭对土壤土壤轻组有机碳与重组有机碳的影响第29-30页
    3.6 生物炭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第30-32页
    3.7 生物炭对土壤土壤惰性有机碳的影响第32-34页
    3.8 生物炭对活性有机碳组分占总有机碳比例的影响第34页
    3.9 生物炭对黑土土壤碳库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第34-36页
    3.10 相关性分析第36-38页
4 讨论第38-42页
    4.1 生物炭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第38页
    4.2 生物炭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第38-39页
    4.3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第39-40页
    4.4 生物炭对土壤颗粒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第40页
    4.5 生物炭对土壤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的影响第40-41页
    4.6 生物炭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第41页
    4.7 生物炭对土壤惰性有机碳的影响第41-4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2-44页
    5.1 主要结论第42页
    5.2 研究展望第42-44页
致谢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磺化聚苯醚膜质子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酚单宁的聚偏氟乙烯多孔膜表面亲水化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