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草原土壤学论文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对增温降水的响应机理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31页
    1.1 气候变化概述第9-16页
        1.1.1 气候变暖第10-11页
        1.1.2 降水变化第11页
        1.1.3 气候变化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第11-16页
    1.2 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第16-20页
        1.2.1 碳元素循环第17-18页
        1.2.2 氮元素循环第18-19页
        1.2.3 磷元素循环第19-20页
    1.3 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第20-24页
        1.3.1 土壤微生物的敏感性第21-22页
        1.3.2 土壤微生物对物质能量循环的调节作用第22-23页
        1.3.3 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的复杂性第23-24页
    1.4 土壤微生物研究技术第24-28页
        1.4.1 研究土壤微生物的传统技术方法第24-26页
        1.4.2 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新的技术方法第26-28页
    1.5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31页
        1.5.1 研究目的第28-29页
        1.5.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5.3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2章 实验样地与研究方法第31-48页
    2.1 实验样地基本情况第31-35页
        2.1.1 移动土壤模拟气候变化实验样地第31-33页
        2.1.2 温度降水双因素控制实验样地第33-35页
    2.2 土壤采样及环境参数测定第35-37页
        2.2.1 采样及土壤预处理第35页
        2.2.2 环境参数的测定第35-37页
    2.3 土壤DNA提取第37-39页
        2.3.1 液氮研磨法第37-38页
        2.3.2 试剂盒法第38-39页
        2.3.3 土壤DNA的检测第39页
    2.4 土壤微生物研究第39-42页
        2.4.1 基因芯片第40-41页
        2.4.2 高通量测序第41-42页
    2.5 数据分析方法第42-48页
        2.5.1 微生物群落分析第42-44页
        2.5.2 微生物与环境相关性分析第44-46页
        2.5.3 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第46-48页
第3章 微生物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第48-65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实验结果第49-61页
        3.2.1 土壤下移模拟增温对环境条件的影响第49-50页
        3.2.2 土壤下移模拟增温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50-53页
        3.2.3 土壤下移模拟增温对部分功能基因的影响第53-57页
        3.2.4 红外线灯管加热增温对部分功能基因的影响第57-59页
        3.2.5 环境变量与微生物的相关性第59-61页
        3.2.6 土壤碳库的模拟第61页
    3.3 讨论第61-63页
    3.4 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微生物对改变降水的响应第65-81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实验结果第66-79页
        4.2.1 改变降水对环境条件的影响第66-68页
        4.2.2 改变降水对微生物物种组成的影响第68-72页
        4.2.3 改变降水对碳、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第72-76页
        4.2.4 微生物与植物对土壤碳通量的贡献第76-79页
    4.3 讨论第79-80页
    4.4 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土壤微生物对增温、降水叠加的响应特征第81-98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实验结果第82-94页
        5.2.1 增温和改变降水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82-83页
        5.2.2 微生物功能基因对增温降水叠加效应的响应第83-84页
        5.2.3 增温和改变降水对环境条件的影响第84-86页
        5.2.4 增温和改变降水对磷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第86-94页
    5.3 讨论第94-96页
    5.4 小结第96-98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98-101页
    6.1 结论第98-99页
    6.2 创新点第99页
    6.3 建议及展望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参桃软肝方对HBx蛋白导致的肝癌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下一篇:miR-30a通过靶向调控ROR1的表达抑制三阴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