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瓜果病虫害论文

西瓜噬酸菌铁吸收调控因子furA和furB的基因功能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9页
    1.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第14-18页
        1.1.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及分布第14页
        1.1.2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病症状及侵染循环第14-16页
        1.1.3 西瓜噬酸菌的特性及命名第16页
        1.1.4 西瓜噬酸菌致病机理第16-17页
        1.1.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策略第17-18页
    1.2 细菌中的铁元素第18-22页
        1.2.1 铁吸收转运第19-21页
        1.2.2 铁储存第21-22页
    1.3 Fur蛋白第22-27页
        1.3.1 Fur的结构第23-24页
        1.3.2 Fur的生物学特性第24页
        1.3.3 Fur的调控机制第24-25页
        1.3.4 Fur蛋白的重要功能第25-27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7-28页
    1.5 技术路线第28-29页
第二章 furA和furB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35页
    2.1 试验材料第29页
    2.2 试验方法第29-30页
        2.2.1 furA和furB基本信息第29页
        2.2.2 蛋白FurA、FurB结构域预测第29-30页
        2.2.3 Fur蛋白亲缘关系分析第30页
    2.3 结果第30-33页
        2.3.1 furA、furB的基本信息第30-31页
        2.3.2 FurA、FurB蛋白结构域预测和分析第31-32页
        2.3.3 序列比对结果第32页
        2.3.4 蛋白FurA、FurB在全基因组定位分析第32-33页
        2.3.5 蛋白Fur亲缘关系分析第33页
    2.4 小结和讨论第33-35页
第三章 基因furA、furB的突变、互补菌株构建及功能分析第35-68页
    3.1 试验材料第35-39页
        3.1.1 试验植株、菌株和质粒第35-36页
        3.1.2 试验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6-37页
        3.1.3 培养基及抗生素第37-38页
        3.1.4 培养条件第38-39页
        3.1.5 统计分析第39页
    3.2 试验方法第39-47页
        3.2.1 引物设计第39-40页
        3.2.2 构建突变菌株第40-44页
        3.2.3 构建互补菌株第44页
        3.2.4 致病力测定第44-45页
        3.2.5 烟草过敏性反应测定第45页
        3.2.6 生长能力测定第45页
        3.2.7 运动能力测定第45-46页
        3.2.8 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第46页
        3.2.9 铁载体形成能力测定第46页
        3.2.10 过氧化氢敏感性测定第46页
        3.2.11 链黑菌素敏感性测定第46页
        3.2.12 不同金属离子浓度下各菌株生长能力测定第46-4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7-66页
        3.3.1 基因在Aac5和AAC00-1 中序列比对结果第47页
        3.3.2 自杀性重组载体的构建第47-48页
        3.3.3 突变菌株的构建第48-49页
        3.3.4 互补载体的构建第49页
        3.3.5 互补菌株的构建第49-50页
        3.3.6 致病力测定结果第50-52页
        3.3.7 烟草过敏性反应测定结果第52-53页
        3.3.8 菌株生长能力测定结果第53-54页
        3.3.9 运动能力测定结果第54页
        3.3.10 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结果第54-55页
        3.3.11 铁载体形成能力测定结果第55-56页
        3.3.12 过氧化氢敏感性测定结果第56页
        3.3.13 链黑菌素敏感性测定结果第56-57页
        3.3.14 不同金属离子浓度下各菌株生长情况测定结果第57-66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66-68页
第四章 突变菌株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第68-76页
    4.1 试验材料第68页
        4.1.1 试验菌株第68页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8页
    4.2 试验方法第68-72页
        4.2.1 荧光定量引物设计第68-69页
        4.2.2 引物特异性检测第69-70页
        4.2.3 试验菌株总RNA提取第70页
        4.2.4 总RNA反转录成c DNA第70-71页
        4.2.5 荧光定量PCR第71页
        4.2.6 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第71-7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2-74页
        4.3.1 引物特异性及菌株总RNA质量检测结果第72页
        4.3.2 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第72-73页
        4.3.3 应激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第73页
        4.3.4 致病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第73-74页
        4.3.5 furA和 furB调控关系分析第74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74-76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7页
致谢第87-89页
作者简历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氧虫酰肼和虱螨脲对甜菜夜蛾的联合毒力及亚致死效应研究
下一篇: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