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4-21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背景 | 第21-46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21-3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31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32-39页 |
一、绩效审计理论 | 第32-34页 |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37页 |
三、受托责任理论 | 第37-38页 |
四、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背景 | 第39-46页 |
一、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实践的发展现状 | 第40-43页 |
二、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3-44页 |
三、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44-46页 |
第二章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理论框架的构建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内容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理论框架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分析 | 第48-57页 |
第三章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要素研究 | 第57-83页 |
第一节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57-59页 |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9-65页 |
一、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59-60页 |
二、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60-61页 |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 | 第61-65页 |
第三节 基于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要素的定量指标设计 | 第65-71页 |
第四节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1-81页 |
一、评价指标权重方法的确定 | 第71-72页 |
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流程分析 | 第72-81页 |
第五节 定性指标及分值设计 | 第81-83页 |
一、正向定性指标 | 第81-82页 |
二、逆向定性指标 | 第82-83页 |
第四章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与评价模型研究 | 第83-94页 |
第一节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 第83-86页 |
一、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 第83-84页 |
二、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 第84-86页 |
第二节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 第86-89页 |
一、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 第87-88页 |
二、评价指标的方向及分级标准 | 第88-89页 |
第三节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模型 | 第89-94页 |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 第90-91页 |
二、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中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实施步骤 | 第91-92页 |
三、模糊综合评价在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中的作用 | 第92-94页 |
第五章 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应用:湘江流域衡阳段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案例分析 | 第94-110页 |
第一节 湘江流域衡阳段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背景资料 | 第94-97页 |
一、湘江流域水污染的现状分析 | 第94-95页 |
二、湘江流域水污染的治理情况 | 第95-97页 |
第二节 湘江流域衡阳段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分析 | 第97-110页 |
一、审计准备阶段 | 第99-101页 |
二、审计实施阶段 | 第101-107页 |
三、审计报告阶段 | 第107-110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 第110-119页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110-112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110-111页 |
二、本文可能的创新 | 第111-112页 |
三、研究局限 | 第112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112-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8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28-131页 |
附录 | 第131-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