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显示技术论文

高分辨率密集视点裸眼三维(3D)显示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2 裸眼三维显示研究现状分析第14-22页
        1.2.1 光场三维显示技术第15-18页
        1.2.2 体积三维显示技术第18页
        1.2.3 几何多视图显示技术第18-20页
        1.2.4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第20-22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28页
第二章 新型裸眼三维显示技术理论模型构建第28-50页
    2.1 “眼空间”概念第28-30页
    2.2 双目视差型光栅屏瞳孔窗口位置和大小确定第30-32页
    2.3 光栅屏静态寻址驱动矩阵控制电路设计思路第32-33页
    2.4 液晶光栅屏设计思路第33-36页
    2.5 仿真计算第36-46页
        2.5.1 系统建模方程和参数设置第36-39页
        2.5.2 瞳孔边缘偏移量第39-40页
        2.5.3 投射光束大小、重叠和边界误差第40-45页
        2.5.4 衍射效应第45-46页
    2.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第三章 动态光栅裸眼三维显示系统搭建与实验分析第50-74页
    3.1 硬件要求及实验验证第54-60页
        3.1.1 实验设计和实验验证第55-58页
        3.1.2 一维快门屏几何参数第58-60页
        3.1.3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第60页
    3.2 衍射效应对系统显示质量影响第60-67页
        3.2.1 基于多视点眼空间的几何设计第61-64页
        3.2.2 衍射效应对串扰、亮度均匀性和视疲劳影响第64-65页
        3.2.3 实验结果讨论分析第65-67页
    3.3 本章小结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第四章 光场三维显示应用场景方案设计第74-90页
    4.1 光场显示三维裸眼沙盘指挥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74-79页
        4.1.1 工作原理与理论研究第74-75页
        4.1.2 实验方案设计第75-78页
        4.1.3 方案预期成果第78-79页
    4.2 车载系统光场三维显示方案第79-87页
        4.2.1 虚拟张量显示(VTD)第81-83页
        4.2.2 有选择性的亚像素映射(SSM)第83-85页
        4.2.3 技术建议第85-87页
    4.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第五章 全息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基础器件设计第90-117页
    5.1 研究背景第90-92页
    5.2 全息光学元件发展与应用第92-94页
    5.3 表面等离子体光学成像应用第94-95页
    5.4 超振荡效应表面等离子体超透镜消色差远场聚焦第95-104页
        5.4.1 研究现状第95-99页
        5.4.2 微纳结构设计第99-104页
    5.5 基于折射率变化的有源调谐双衍射远场等离子体超透镜第104-112页
        5.5.1 研究现状第104-108页
        5.5.2 微纳结构设计第108-112页
    5.6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19页
    6.1 论文工作成果总结第117-118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内移动位置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有氧运动对AD模型中枢gamma振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