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IDC网络发展历程 | 第9-11页 |
1.2.1 IDC发展起源 | 第9-10页 |
1.2.2 我国IDC发展阶段 | 第10-11页 |
1.3 云网融合背景 | 第11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IP云网络技术基础 | 第13-28页 |
2.1 基础网络技术 | 第13-16页 |
2.1.1 概述 | 第13页 |
2.1.2 IP网络体系架构与标准 | 第13-15页 |
2.1.3 网络互联 | 第15-16页 |
2.2 二层交换原理 | 第16-17页 |
2.2.1 二层交换技术简介 | 第16-17页 |
2.2.2 二层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 第17页 |
2.3 三层交换路由协议 | 第17-18页 |
2.4 VxLAN | 第18-24页 |
2.4.1 VLAN的使用现状及VxLAN的起源 | 第18页 |
2.4.2 VxLAN的简介 | 第18页 |
2.4.3 VxLAN基本功能 | 第18-20页 |
2.4.4 VxLAN网络组成部件 | 第20-21页 |
2.4.5 VxLAN报文结构 | 第21-22页 |
2.4.6 VxLAN隧道的建立方式 | 第22-23页 |
2.4.7 数据报文在VxLAN网络中的转发 | 第23-24页 |
2.5 云技术 | 第24-28页 |
2.5.1 云技术的定义 | 第24-25页 |
2.5.2 云技术的关键技术 | 第25-26页 |
2.5.3 云技术的服务模式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云网融合平台技术 | 第28-42页 |
3.1 云专线技术 | 第28-34页 |
3.1.1 PON光纤接入的云专线 | 第28-30页 |
3.1.2 IPRAN接入的云专线 | 第30-32页 |
3.1.3 无线VPDN接入的云专线 | 第32-33页 |
3.1.4 VxLAN接入 | 第33-34页 |
3.2 云网融合平台概述 | 第34-36页 |
3.2.1 云网融合平台的定义 | 第34-35页 |
3.2.2 云网融合平台的主要功能 | 第35-36页 |
3.3 某地市电信公司云网融合平台技术 | 第36-42页 |
3.3.1 IPRAN接入的云专线 | 第37-39页 |
3.3.2 PON接入的云专线 | 第39-40页 |
3.3.3 VxLAN接入的云专线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某地市电信公司云网融合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第42-52页 |
4.1 电信公司云网融合现状 | 第42-43页 |
4.2 某地市电信公司用户云网融合业务需求分析 | 第43-46页 |
4.2.1 企业生产网延伸至云的需求分析 | 第43-44页 |
4.2.2 办公网延伸至云的需求分析 | 第44-45页 |
4.2.3 移动连接至云的需求分析 | 第45-46页 |
4.3 结合某地市电信公司现网情况规划网络建设方案 | 第46-49页 |
4.3.1 某地市电信公司网络现状 | 第46-47页 |
4.3.2 某地市电信公司网络工程建设方案 | 第47-49页 |
4.4 某地市电信公司云网融合技术的优势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实际应用案例测试 | 第52-56页 |
5.1 案例一:某公司环保监测项目云网一体解决方案 | 第52-54页 |
5.1.1 客户需求 | 第52页 |
5.1.2 云网一体解决方案 | 第52-53页 |
5.1.3 应用效果和价值体现 | 第53-54页 |
5.2 案例二:某公司大带宽异地存储解决方案 | 第54-56页 |
5.2.1 客户需求 | 第54页 |
5.2.2 云网一体解决方案 | 第54-55页 |
5.2.3 应用效果和价值体现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