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1-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论文难点 | 第14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1 马科维兹均方差模型 | 第16页 |
2.2 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第16-18页 |
2.2.1 风险指标及偏度效用特征对资产组合选择模型的拓展 | 第16-17页 |
2.2.2 风险态度效应资产组合理论 | 第17页 |
2.2.3 行为金融学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 第17-18页 |
2.2.4 考虑劳动收入和金融负债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 | 第18页 |
2.3 资产组合决策理论 | 第18-19页 |
2.4 长期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效应 | 第19-21页 |
2.4.1 投资者风险投资期限理论 | 第19-20页 |
2.4.2 人力财富投资期限理论 | 第20-21页 |
2.4.3 行为金融学投资期限理论 | 第21页 |
2.5 长期投资者投资行为对风险资产收益及波动性影响 | 第21-23页 |
2.5.1 长期投资者投资行为对风险资产收益的影响 | 第21页 |
2.5.2 长期投资者投资行为对风险资产波动性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长期投资者的短视效应 | 第23-29页 |
3.1 短期投资者资产组合选择 | 第23-26页 |
3.1.1 Markowitz的均值-方差资产组合选择模型 | 第23-24页 |
3.1.2 财富效用函数 | 第24-25页 |
3.1.3 短期资产组合选择 | 第25-26页 |
3.2 长期投资者的资产组合选择 | 第26页 |
3.3 长短期投资者风险资产权重的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长期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效应 | 第29-35页 |
4.1 投资期限效应的现实状况 | 第29-30页 |
4.2 投资期限效应的理论解释 | 第30-32页 |
4.3 风险资产收益的均值回归与可预测性研究 | 第32-34页 |
4.3.1 风险资产收益均值回归性质 | 第32-33页 |
4.3.2 风险资产收益的可预测性 | 第33-3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期限效应实证研究 | 第35-45页 |
5.1 A股市场均值回归问题实证研究 | 第35-37页 |
5.1.1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5.1.2 数据说明 | 第36页 |
5.1.3 实证结果 | 第36-37页 |
5.2 投资期限问题探究的一般实证框架 | 第37-40页 |
5.2.1 投资者最优效用 | 第37-38页 |
5.2.2 预期累计收益率的预测模型 | 第38页 |
5.2.3 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38-39页 |
5.2.4 最优效用的比较计算 | 第39-40页 |
5.3 变量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40页 |
5.4 实证结果 | 第40-43页 |
5.4.1 资产收益独立同分布条件下的实证结果 | 第40-42页 |
5.4.2 资产收益可预测性条件下的实证结果 | 第42-43页 |
5.5 实证方法分析 | 第43-4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长期投资者持股变动对资产收益及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5-52页 |
6.1 研究思路 | 第45页 |
6.2 长短期投资者的分类 | 第45-46页 |
6.3 变量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46-47页 |
6.3.1 变量说明 | 第46-47页 |
6.3.2 数据来源 | 第47页 |
6.4 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 第47-48页 |
6.5 实证结果 | 第48-51页 |
6.5.1 投资者持股变动与资产波动性的关系 | 第48-49页 |
6.5.2 投资者持股变动与资产收益率的关系 | 第49-51页 |
6.6 实证结论 | 第5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 | 第52-54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52-53页 |
7.2 相关建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