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燃煤烟气中汞多相氧化反应动力学与吸附机理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绪论第16-3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燃煤汞排放控制技术第17-26页
    1.3 燃煤烟气中汞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研究进展第26-33页
    1.4 燃煤汞反应机理和动力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第33-34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34-37页
2 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均相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研究第37-74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反应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的选择第37-48页
    2.3 Hg/Cl/C/H/O/N/S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第48-58页
    2.4 Hg/Br/Cl/C/H/O/N/S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第58-64页
    2.5 HCl与HBr形态转化第64-66页
    2.6 不同均相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比与验证第66-72页
    2.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3 燃煤飞灰中Fe_2O_3表面上Hg/Cl非均相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第74-109页
    3.1 引言第74-75页
    3.2 实验系统及方法第75-78页
    3.3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选择与验证第78-83页
    3.4 Fe_2O_3表面上Hg/Cl非均相氧化实验第83-89页
    3.5 Fe_2O_3表面上Hg/Cl非均相反应机理第89-100页
    3.6 Fe_2O_3表面上Hg/Cl非均相反应动力学计算第100-107页
    3.7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4 燃煤飞灰中Fe_2O_3表面上Hg/Br非均相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第109-131页
    4.1 引言第109页
    4.2 Fe_2O_3表面上Hg/Br非均相氧化实验第109-114页
    4.3 Fe_2O_3表面上Hg/Br非均相反应机理第114-122页
    4.4 Fe_2O_3表面上Hg/Br非均相反应动力学计算第122-129页
    4.5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5 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多相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研究第131-154页
    5.1 引言第131-132页
    5.2 燃煤烟气中Hg/Cl多相反应动力学模型第132-142页
    5.3 燃煤烟气中Hg/Cl/Br多相反应动力学模型第142-150页
    5.4 燃煤电厂现场实验模拟第150-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6 可再生循环利用MnFe_2O_4吸附剂脱汞反应机理研究第154-173页
    6.1 引言第154-155页
    6.2 吸附剂表面模型建立与计算方法第155-156页
    6.3 MnFe_2O_4表面上Hg~0与O_2的反应机理第156-165页
    6.4 MnFe_2O_4表面上Hg~0与HCl的反应机理第165-171页
    6.5 本章小结第171-173页
7 可再生循环利用Cu_xMn_(3-x)O_4吸附剂脱汞实验及机理研究第173-212页
    7.1 引言第173-174页
    7.2 实验系统与方法第174-177页
    7.3 吸附剂的表征分析结果第177-182页
    7.4 吸附剂的脱汞性能与反应机制第182-193页
    7.5 吸附剂表面上汞的吸附与脱附动力学第193-200页
    7.6 吸附剂的循环再生性能第200-203页
    7.7 吸附剂表面上汞的微观反应机理第203-210页
    7.8 本章小结第210-212页
8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212-219页
    8.1 全文总结第212-216页
    8.2 特色与创新点第216-217页
    8.3 展望第217-219页
致谢第219-221页
参考文献第221-242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42-248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248-249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249-250页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250-251页

论文共2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同塔多回和串补输电线路参数特性对保护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水电机组调节系统参数辨识及并网运行控制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