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实证分析--基于变化的拉弗曲线和巴罗模型
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0-11页 |
1.2.2 关于最优宏观税负的探讨 | 第11-12页 |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4-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关于最优宏观税负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第16-24页 |
2.1 最优宏观税负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2 西方税负理论的概述 | 第16-18页 |
2.2.1 古典自由主义的税负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凯恩斯主义的税负理论 | 第17页 |
2.2.3 最优学派的税负理论 | 第17-18页 |
2.2.4 供给学派的税负理论 | 第18页 |
2.3 最优宏观税负的理论依据 | 第18-24页 |
2.3.1 拉弗曲线的概述与变动 | 第18-20页 |
2.3.2 税收收入最大和国民收入不相容理论 | 第20-21页 |
2.3.3 马斯顿关于宏观税负的探讨 | 第21-22页 |
2.3.4 资源配置均衡的宏观税负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我国宏观税负的发展现状与争议 | 第24-30页 |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3.2 宏观税负指标存在的争议 | 第25-27页 |
3.2.1 宏观税负的大小之争 | 第25-26页 |
3.2.2 关于宏观税负合理区间的探讨 | 第26-27页 |
3.3 宏观税负的口径选取 | 第27-30页 |
第4章 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 | 第30-37页 |
4.1 不同层次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 | 第30-35页 |
4.1.1 高度富裕型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 | 第30-31页 |
4.1.2 中度富裕型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 | 第31-32页 |
4.1.3 低度富裕型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 | 第32-35页 |
4.2 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 | 第35-37页 |
第5章 利用变化的巴罗模型估计我国最优宏观税负 | 第37-44页 |
5.1 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因素 | 第37-38页 |
5.1.1 影响宏观税负的宏观因素 | 第37页 |
5.1.2 影响宏观税负的微观因素 | 第37-38页 |
5.1.3 影响宏观税负的其它因素 | 第38页 |
5.2 利用变化的巴罗模型估计我国最优宏观税负 | 第38-42页 |
5.2.1 研究方法的运用 | 第38-39页 |
5.2.2 数据分析和模型拟合验证 | 第39-42页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第6章 税收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6.1 规范政府收入,完善税制结构 | 第44-45页 |
6.2 明确政府职能,推进市场经济的进行 | 第45页 |
6.3 强化税收的征管和执行,依法纳税 | 第45-46页 |
6.4 因地制宜,缩小区域间税负水平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