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 有关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 我国检验检疫系统职能现状和发展方向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 对以上文献综述的评价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比较法 | 第14页 |
(二) 文献法 | 第14页 |
(三) 案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5-20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5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5-20页 |
(一) 管制行政的有关理论 | 第15-17页 |
(二)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 第20-28页 |
一、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22页 |
(一) 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二) 当前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概述 | 第21-22页 |
二、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主要管理职能 | 第22-24页 |
(一) 行政执法的职能 | 第22页 |
(二) 调节经济的职能 | 第22-23页 |
(三) 平衡市场的职能 | 第23页 |
(四) 服务社会的职能 | 第23-24页 |
三、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面临的新形势 | 第24-25页 |
(一) 大数据时代 | 第24页 |
(二) 知识经济时代 | 第24-25页 |
(三) 消费社会时代 | 第25页 |
四、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 第25-28页 |
(一)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检验检疫提出的挑战 | 第26页 |
(二) 市场经济发展对检验检疫提出的要求 | 第26-27页 |
(三)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对检验检疫系统提出的要求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职能重心转变面临的困境及原因—以四川检验检疫局为例 | 第28-35页 |
一、检验检疫系统职能重心转变面临的困境 | 第28-32页 |
(一) 职能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二) 职能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三) 职能实现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二、检验检疫系统职能重心转变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一) 传统管制行政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二) 检验检疫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 第33页 |
(三) 国际环境的变化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国外检验检疫系统职能定位的比较与借鉴 | 第35-39页 |
一、俄罗斯检验检疫机构及其职能 | 第35-36页 |
二、日本检验检疫机构及其职能 | 第36页 |
三、美国检验检疫机构及其职能 | 第36-37页 |
四、国外检验检疫系统职能定位的经验启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检验检疫系统职能重心转变的实现路径 | 第39-47页 |
一、转变管理理念 | 第39-40页 |
二、职能转变方向 | 第40-42页 |
(一) 从微观检验向宏观监管转变 | 第40-41页 |
(二) 从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 第41页 |
(三) 从注重输出把关向注重输入把关转变 | 第41-42页 |
三、职能重心转变的实现策略 | 第42-47页 |
(一) 树立适应形势的“大国检”思想价值观 | 第42页 |
(二) 树立“内外一致”的质量意识 | 第42-43页 |
(三)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 第43-46页 |
(四) 建设专业性强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