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冲击对激光熔覆—低温离子渗硫复合改性层的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激光熔覆技术 | 第11-14页 |
| 1.2.1 激光熔覆技术特点及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激光熔覆金属陶瓷 | 第12-14页 |
| 1.3 固体自润滑及低温离子渗硫技术 | 第14-20页 |
| 1.3.1 固体自润滑技术 | 第14-16页 |
| 1.3.2 低温离子渗硫技术 | 第16-20页 |
| 1.4 超声冲击表面处理技术 | 第20-22页 |
| 1.4.1 超声冲击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 第20-21页 |
| 1.4.2 超声冲击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21-22页 |
|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1.5.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 第24-29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2.2 试样制备方法与设备 | 第24-27页 |
| 2.2.1 激光熔覆实验 | 第24-25页 |
| 2.2.2 超声冲击实验 | 第25页 |
| 2.2.3 低温离子渗硫实验 | 第25-27页 |
| 2.3 组织性能分析方法与设备 | 第27-29页 |
| 2.3.1 微观组织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 2.3.2 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超声冲击对镍基熔覆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29-42页 |
| 3.1 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 | 第29-31页 |
| 3.1.1 表面宏观形貌分析 | 第29页 |
| 3.1.2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29-31页 |
| 3.1.3 XRD分析 | 第31页 |
| 3.2 性能分析 | 第31-37页 |
| 3.2.1 表面粗糙度分析 | 第31-32页 |
| 3.2.2 硬度分析 | 第32-34页 |
| 3.2.3 摩擦学性能分析 | 第34-36页 |
| 3.2.4 耐蚀性分析 | 第36-37页 |
| 3.3 超声冲击作用机理分析 | 第37-41页 |
| 3.3.1 熔覆层截面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 3.3.2 EBSD分析 | 第38-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超声冲击熔覆层对渗硫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42-54页 |
| 4.1 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42-45页 |
| 4.1.1 表面宏观形貌分析 | 第42-43页 |
| 4.1.2 表面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43-45页 |
| 4.2 物相分析 | 第45-48页 |
| 4.2.1 XRD分析 | 第45页 |
| 4.2.2 XPS分析 | 第45-48页 |
| 4.3 性能分析 | 第48-53页 |
| 4.3.1 表面粗糙度分析 | 第48-49页 |
| 4.3.2 摩擦学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超声冲击处理熔覆层对渗硫层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54-62页 |
| 5.1 熔覆层成分分析 | 第54-55页 |
| 5.2 渗硫层生长过程分析 | 第55-60页 |
| 5.2.1 硫化物初始生长位置分析 | 第55-57页 |
| 5.2.2 渗硫层生长过程分析 | 第57-60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