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二段4-6砂层组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5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第13-15页
第二章 地质概况第15-19页
    2.1 研究区位置第15页
    2.2 地层及构造特征第15-17页
    2.3 沉积及储层特征第17页
    2.4 流体特征第17-18页
    2.5 油层温度和压力第18页
    2.6 开发历程及存在问题第18-19页
第三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第19-39页
    3.1 储层多层次逐级细分与对比第19-32页
        3.1.1 细分对比典型模式第19-23页
        3.1.2 坨28块4-6 沉积时间单元(小层)细分、对比结果第23-32页
    3.2 储集砂体平面分布特征第32-39页
        3.2.1 Es_2~4砂组砂体平面分布第32-34页
        3.2.2 Es_2~5砂组砂体平面分布第34-36页
        3.2.3 Es_2~6砂组砂体平面分布第36-39页
第四章 构造特征第39-52页
    4.1 断裂特征研究第40-47页
        4.1.1 断层发育特征第40页
        4.1.2 断层断面研究第40页
        4.1.3 低序级断层研究第40-43页
        4.1.4 断层的封闭性研究第43-47页
    4.2 三维构造研究第47-52页
        4.2.1 利用钻井分层结合地震特征进行标定第47-48页
        4.2.2 三维构造解释第48-49页
        4.2.3 平面分布第49-51页
        4.2.4 构造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第51-52页
第五章 沉积微相特征第52-73页
    5.1 ES_2~(4-6)砂组沉积相标志第52-53页
    5.2 ES_2~(4-6)砂组沉积相类型第53-54页
    5.3 ES_2~4砂组沉积特征积特征第54-66页
    5.4 ES_2~5砂组沉积特征积特征第66-68页
    5.5 ES_2~6砂组沉积特征积特征第68-71页
    5.6 ES_2~(4-6)砂组沉积微相模式及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第71-73页
第六章 储层特征第73-90页
    6.1 岩性特征第73页
    6.2 储量及其分布第73-74页
    6.3 物性特征第74-76页
        6.3.1 砂层厚度第74页
        6.3.2 孔隙度第74-75页
        6.3.3 渗透率第75-76页
    6.4 储层非均质性第76-85页
        6.4.1 层内非均质性第76-77页
        6.4.2 层间非均质性第77-79页
        6.4.3 平面非均质性第79-84页
        6.4.4 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第84-85页
    6.5 储层分类评价第85-90页
        6.5.1 评价参数的优选第85-86页
        6.5.2 储层综合评价的方法第86-90页
第七章 精细地质建模第90-103页
    7.1 地层格架模型第90-94页
    7.2 小层微构造模型第94-98页
    7.3 小层沉积相模型第98-100页
    7.4 相控储层属性建模第100-103页
第八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第103-110页
    8.1 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第103-106页
        8.1.1 沉积条件的控制作用第103-104页
        8.1.2 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第104-105页
        8.1.3 构造特征的控制作用第105-106页
        8.1.4 注采开发动态因素第106页
    8.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106-108页
        8.2.1 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第106-107页
        8.2.2 层间剩余油分布规律第107-108页
    8.3 层内剩余油分布规律第108-110页
结论与认识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甲氧基二甲醚产物渗透汽化脱水及甲醛阻聚研究
下一篇: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有限元仿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