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1.2.1 抽油机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8页 |
1.2.2 抽油机动力学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1.2.3 抽油机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2.4 抽油机性能参数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2.5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游梁平衡游梁式抽油机失载工况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研究 | 第29-63页 |
2.1 抽油机设计模型示功图确定 | 第29-33页 |
2.1.1 抽油井地面动力示功图选择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2.1.2 采集数据处理模型建立 | 第31-32页 |
2.1.3 抽油井典型地面动力示功图确定 | 第32-33页 |
2.2 CYJ12-4.8-73HY型抽油机主体参数设计 | 第33页 |
2.3 游梁抽油机主机构的常规运动、动力分析 | 第33-43页 |
2.3.1 运动分析 | 第34-37页 |
2.3.2 动力分析 | 第37-40页 |
2.3.3 抽油机平衡效果分析 | 第40-43页 |
2.4 基于驱动电机特性的抽油机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43-59页 |
2.4.1 游梁式抽油机曲柄真实运动规律 | 第44-48页 |
2.4.2 基于电机特性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建立及其求解 | 第48-49页 |
2.4.3 曲柄非匀速对抽油机运动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9-57页 |
2.4.4 抽油机失载时主要构件力学性能分析 | 第57-59页 |
2.5 基于失载动力分析的抽油机关键构件再设计 | 第59-62页 |
2.5.1 关键构件正常工作状态下分析 | 第59-60页 |
2.5.2 关键构件失载工作状态下分析 | 第60-6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电机换向抽油机特殊工况动力学分析与设计 | 第63-90页 |
3.1 抽油机设计模型示功图的选择及主体参数 | 第64-66页 |
3.1.1 抽油机的设计模型示功图选择 | 第64-66页 |
3.1.2 电机换向抽油机主体参数 | 第66页 |
3.2 按照已知悬点运动规律进行的电机换向抽油机分析 | 第66-71页 |
3.2.1 运动特性分析 | 第66-69页 |
3.2.2 动力特性分析 | 第69-71页 |
3.3 基于电机特性的电机换向抽油机动力学模型建立及失载分析 | 第71-78页 |
3.3.1 基于电机特性的电机换向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 第71-76页 |
3.3.2 失载时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76-78页 |
3.4 基于特殊工况动力学模型的电机换向抽油机关键部件设计 | 第78-83页 |
3.4.1 滚筒和滚筒轴的设计 | 第78-80页 |
3.4.2 让位机构设计 | 第80-82页 |
3.4.3 整机整体布局设计 | 第82-83页 |
3.5 抽油机支架强度、刚度有限元分析 | 第83-89页 |
3.5.1 支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 第83-85页 |
3.5.2 支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5页 |
3.5.3 施加约束和载荷 | 第85-86页 |
3.5.4 原设计结构的有限元求解 | 第86-88页 |
3.5.5 支架结构拓扑的改进 | 第88-8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四章 链条式抽油机动力学分析与考虑失载工况再设计研究 | 第90-112页 |
4.1 链条式抽油机常规运动、动力分析 | 第90-94页 |
4.1.1 常规运动规律分析 | 第90-92页 |
4.1.2 常规受力特性分析 | 第92-94页 |
4.2 基于电机机械特性的链条式抽油机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94-102页 |
4.2.1 主动轮角速度变化规律 | 第94-98页 |
4.2.2 基于主动链轮非匀速的悬点真实运动规律 | 第98-99页 |
4.2.3 基于主动链轮非匀速的抽油机关键构件动力分析 | 第99-100页 |
4.2.4 与常规运动对比分析 | 第100-102页 |
4.3 基于电机特性的链条式抽油机的启动和失载分析 | 第102-111页 |
4.3.1 链条式抽油机启动分析 | 第102-104页 |
4.3.2 链条式抽油机失载的动力学分析 | 第104-105页 |
4.3.3 失载情况下运动和动力分析 | 第105-109页 |
4.3.4 冲击载荷对特殊链节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五章 抽油机测试评价体系研究与试验平台设计 | 第112-134页 |
5.1 抽油机性能检测评价指标体系 | 第112-115页 |
5.1.1 抽油机性能检测评价分析 | 第112-114页 |
5.1.2 抽油机检测评价体系的完善 | 第114-115页 |
5.2 自学习试验加载系统方案设计 | 第115-117页 |
5.2.1 交流电力测功机的直接转矩控制 | 第115-116页 |
5.2.2 自学习试验加载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116-117页 |
5.2.3 自学习试验加载系统的测控技术路线 | 第117页 |
5.3 自学习试验加载系统研究 | 第117-123页 |
5.3.1 加载参数的设定与计算 | 第117-118页 |
5.3.2 加载系统计算与研究 | 第118-120页 |
5.3.3 测控系统研究 | 第120-121页 |
5.3.4 操作系统研究 | 第121-122页 |
5.3.5 电能回馈系统研究 | 第122-123页 |
5.4 自学习加载试验系统的搭建 | 第123-125页 |
5.4.1 加载性能的可行性验证 | 第123-124页 |
5.4.2 发电机组反馈上网的可行性验证 | 第124页 |
5.4.3 自学习加载试验系统的搭建 | 第124-125页 |
5.5 三抽系统效率测试试验分析与检测评价体系研究 | 第125-133页 |
5.5.1 标准试验井效率测试试验分析 | 第125-126页 |
5.5.2 生产井系统效率测试条件 | 第126-127页 |
5.5.3 生产井效率测试试验分析 | 第127-130页 |
5.5.4 系统性能评价试验分析 | 第130-13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34-136页 |
6.1 结论 | 第134-135页 |
6.2 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2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作者简介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