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收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认定恶意收购 | 第8-20页 |
第一节 理论概述 | 第8-13页 |
一、收购理论概述 | 第9-11页 |
二、敌意收购要约理论 | 第11-12页 |
三、外部监督理论 | 第12-13页 |
四、控制权市场理论 | 第13页 |
第二节 常见的收购方式 | 第13-17页 |
一、杠杆收购 | 第13-16页 |
二、狗熊式拥抱 | 第16页 |
三、狙击式公开购买 | 第16-17页 |
四、公司突袭 | 第17页 |
第三节 恶意的认定 | 第17-20页 |
一、恶意的主观方面 | 第17-18页 |
二、恶意的客观方面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恶意收购的利与弊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恶意收购的优点 | 第20-22页 |
一、优势 | 第20-21页 |
二、市场反应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恶意收购的缺点 | 第22-24页 |
一、劣势 | 第22页 |
二、市场反应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各参与方利弊分析 | 第24-27页 |
一、收购方公司 | 第24-25页 |
二、目标公司管理层 | 第25-26页 |
三、目标公司股东 | 第26页 |
四、目标公司职工 | 第26-27页 |
五、目标公司债权人 | 第27页 |
第四节 本文观点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美国有关恶意收购的立法实践与评析 | 第28-41页 |
第一节 KKR收购RJR案 | 第28-32页 |
第二节 立法概述 | 第32-39页 |
一、公司法 | 第32-35页 |
二、证券法 | 第35-37页 |
三、反垄断法 | 第37页 |
四、美国各州立法概况 | 第37-39页 |
第三节 评析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有关恶意收购的立法实践与评析 | 第41-45页 |
第一节 宝能收购万科案 | 第41-42页 |
第二节 立法概述 | 第42-44页 |
一、公司法 | 第42-43页 |
二、证券法 | 第43页 |
三、反垄断法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评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我国有关恶意收购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45-50页 |
一、明定决策权归属 | 第45-46页 |
二、完善股权架构 | 第46-47页 |
三、完善司法救济途径 | 第47-48页 |
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