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综述一 西医学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 第12-24页 |
1 概述 | 第12页 |
2 病因病机 | 第12-14页 |
3 临床表现 | 第14页 |
4 辅助检查 | 第14-16页 |
5 鉴别诊断 | 第16页 |
6 西医治疗 | 第16-18页 |
7 小结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综述二 中医学对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 第24-32页 |
1 概述 | 第24页 |
2 祖国医学文献对本病的记载 | 第24页 |
3 中医病因病机 | 第24-26页 |
4 临床分期 | 第26页 |
5 中医药治疗 | 第26-28页 |
6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第28页 |
7 小结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3-53页 |
1 病例来源 | 第33页 |
2 诊断标准 | 第33-34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3-34页 |
2.2 中医辨病辨证标准 | 第34页 |
3 病例筛选标准 | 第34-35页 |
3.1 纳入标准 | 第34-35页 |
3.2 排除标准 | 第35页 |
3.3 剔除或脱落标准 | 第35页 |
4 研究方案 | 第35-36页 |
4.1 分组方案 | 第35页 |
4.2 治疗方案 | 第35页 |
4.3 实施方案 | 第35-36页 |
4.4 记录指标 | 第36页 |
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5.1 一般资料观察 | 第36页 |
5.2 临床疗效评价 | 第36-37页 |
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7页 |
7 研究结果 | 第37-44页 |
7.1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 第38页 |
7.2 两组疗效指标基线分析 | 第38-39页 |
7.3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7.4 治疗后组间疗效差异分析 | 第40-44页 |
8 两组安全性评价 | 第44页 |
9 讨论 | 第44-53页 |
9.1 肉芽肿性乳腺炎目前治疗进展及难题 | 第44-45页 |
9.2 祖国医学对不乳儿乳痈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 | 第45-47页 |
9.3 曲安奈德乳管冲洗联合阳和乳膏外用的探讨 | 第47-50页 |
9.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9.5 本研究的优势 | 第51页 |
9.6 问题及展望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