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 人文学科对气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 2. 中医学界对气论的研究 | 第11-12页 |
| 3. 中医学界对心病范围的归类 | 第12-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5页 |
| 前言 | 第15-17页 |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7-53页 |
| 上篇 《内经》的“宇宙观”与“身体观”分析 | 第17-31页 |
| 1. 商周之前“天圆地方,上下四方”的宇宙观 | 第18页 |
| 2. 殷周的“天神地祗”宇宙观及“德仪”身体观 | 第18-21页 |
| 2.1 “天神地祗”宇宙观 | 第18-19页 |
| 2.2 “德仪”身体观 | 第19-21页 |
| 3. 天崩地裂的春秋时代 | 第21-22页 |
| 4. 战国至秦汉数术化的“阴阳五行”宇宙论及身体观 | 第22-28页 |
| 4.1 以“气论”为基础的数术化世界 | 第23页 |
| 4.2 气论的产生 | 第23-25页 |
| 4.3 气论的特点 | 第25-28页 |
| 5. 小结 | 第28-31页 |
| 下篇 《内经》中的“心”及心病范围讨论 | 第31-53页 |
| 1. “心”的实指——解剖意义的心 | 第31-35页 |
| 1.1 《内经》的研究对象为实体的人体 | 第31-32页 |
| 1.2 《内经》中的“心”为解剖意义上的心脏 | 第32-33页 |
| 1.3 解剖研究在《内经》医学中的作用 | 第33-35页 |
| 2. 心脏的功能 | 第35-47页 |
| 2.1 脏腑学说与经脉学说 | 第35-38页 |
| 2.2 《内经》的脏腑概念 | 第38-39页 |
| 2.3 脏腑学说中的“心” | 第39-43页 |
| 2.4 数术化的“心” | 第43-46页 |
| 2.5 经络中的“心” | 第46-47页 |
| 3. 《内经》的心病范围 | 第47-50页 |
| 3.1 《内经》的疾病观与治疗 | 第47-48页 |
| 3.2 总结《内经》的心病范围 | 第48-50页 |
| 4. 小结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结语 | 第56-58页 |
| 1. 小结 | 第56-57页 |
| 2. 不足和局限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