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主要缩略词 | 第11-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1.1 FEN1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2 FEN1的主要功能 | 第15-19页 |
1.2.1 FEN1与DNA复制 | 第16页 |
1.2.2 FEN1与DNA损伤修复 | 第16-18页 |
1.2.3 FEN1与凋亡DNA片段化 | 第18页 |
1.2.4 FEN1与端粒稳定性维持 | 第18页 |
1.2.5 FEN1与肿瘤发生 | 第18-19页 |
1.3 FEN1的功能调节机制 | 第19-26页 |
1.3.1 细胞的区室化 | 第19-20页 |
1.3.2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第20-22页 |
1.3.3 翻译后修饰 | 第22-26页 |
1.4 蛋白质酰基化修饰的主要功能 | 第26-27页 |
1.5 本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2 FEN1的Lys200、Lys201是重要的酰基化位点 | 第29-53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2页 |
2.2.1 主要仪器和试剂耗材 | 第30-31页 |
2.2.2 细胞系和培养条件 | 第31页 |
2.2.3 细胞的解冻和复苏 | 第31页 |
2.2.4 细胞的消化、传代和冻存 | 第31-32页 |
2.2.5 定点突变 | 第32-34页 |
2.2.6 质粒的提取与冻存 | 第34-35页 |
2.2.7 蛋白的表达、纯化与检测 | 第35-39页 |
2.2.8 FEN1酶动力学分析(EMSA) | 第39-4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2.3.1 FEN1的Lys200、Lys201位点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 第42-43页 |
2.3.2 FEN1的Lys200、Lys201位点突变质粒的构建 | 第43-44页 |
2.3.3 Lys200、Lys201是FEN1重要的酰基化修饰位点 | 第44-45页 |
2.3.4 体外成功表达、纯化出FEN1蛋白 | 第45-48页 |
2.3.5 FEN1的WT、K200E、K201E酶动力学分析 | 第48-52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3 FEN1的酰基化影响DNA修复和细胞周期 | 第53-69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9页 |
3.2.1 主要仪器和试剂耗材 | 第53-54页 |
3.2.2 构建稳转细胞株 | 第54-55页 |
3.2.3 细胞计数及MTS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 第55-56页 |
3.2.4 M2-Beads免疫沉淀法 | 第56页 |
3.2.5 Western blot实验 | 第56-57页 |
3.2.6 细胞周期阻滞 | 第57-58页 |
3.2.7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蛋白共定位 | 第58-59页 |
3.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第5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6页 |
3.3.1 成功构建稳转K200E、K201E细胞株 | 第59-60页 |
3.3.2 K200E、K201E突变降低了细胞的存活率 | 第60-61页 |
3.3.3 K200E、K201E突变影响了其与相关蛋白的互作能力 | 第61-63页 |
3.3.4 K200E、K201E提高了细胞对损伤剂的敏感性 | 第63-65页 |
3.3.5 K200E、K201E突变阻碍了细胞周期进程 | 第65-66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66-69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