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GAPC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1 关于GAPC的介绍 | 第14-15页 |
1.2.2 GAPC的功能多样性 | 第15-18页 |
1.2.3 GAPC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植物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1 启动子的概念及分类 | 第19页 |
1.3.2 启动子的调控机理 | 第19-20页 |
1.3.3 GAPC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 DNA甲基化调控 | 第21-26页 |
1.4.1 DNA甲基化的概念及原理 | 第21-22页 |
1.4.2 DNA甲基化的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3 DNA甲基化抑制剂 | 第23-24页 |
1.4.4 DNA甲基化与植物抗逆 | 第24-26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小麦TaGAPC1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 | 第28-42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2.1.1 小麦材料 | 第28页 |
2.1.2 菌种及质粒 | 第28页 |
2.1.3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2.2 方法 | 第28-33页 |
2.2.1 小麦总R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2.2.2 反转录获取cDNA | 第29页 |
2.2.3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9页 |
2.2.4 引物设计 | 第29-30页 |
2.2.5 TaGAPC1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 | 第30-31页 |
2.2.6 目的片段的纯化回收 | 第31页 |
2.2.7 TA克隆 | 第31-32页 |
2.2.8 菌液PCR | 第32页 |
2.2.9 基因的测序结果分析 | 第32页 |
2.2.10 亚细胞定位预测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32-33页 |
2.2.11 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 | 第33页 |
2.2.12 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33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33-40页 |
2.3.1 小麦TaGAPC1基因和启动子的扩增结果 | 第33-34页 |
2.3.2 菌液PCR鉴定 | 第34页 |
2.3.3 基因的测序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2.3.4 亚细胞定位预测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35-36页 |
2.3.5 蛋白三维结构预测 | 第36-37页 |
2.3.6 启动子的测序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2.4 讨论 | 第40-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5-azaC对TaGAPC1基因的表达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42-48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3.1.1 小麦材料培养及处理 | 第42页 |
3.1.2 试剂和仪器 | 第4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3.2.1 小麦总RNA的提取 | 第42页 |
3.2.2 反转录为cDNA | 第42页 |
3.2.3 引物设计 | 第42-43页 |
3.2.4 qRT-PCR反应体系及过程 | 第43页 |
3.2.5 小麦株高、根长、干重及叶面积的测定 | 第43页 |
3.2.6 光合速率测定 | 第43-44页 |
3.2.7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3.3.1 小麦总RNA的提取结果 | 第44页 |
3.3.2 不同浓度的5-aza C对小麦TaGAPC1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3 5-azaC对小麦幼苗株高、根长、干重及叶面积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4 5-azaC对小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影响 | 第46页 |
3.4 讨论 | 第46-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TaGAPC1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8-53页 |
4.1 材料与试剂 | 第48页 |
4.1.1 小麦材料及处理 | 第48页 |
4.1.2 仪器与试剂 | 第48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8页 |
4.2.1 小麦总RNA的提取 | 第48页 |
4.2.2 反转录为cDNA | 第48页 |
4.2.3 引物设计 | 第48页 |
4.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8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48-51页 |
4.3.1 TaGAPC1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第48-51页 |
4.4 讨论 | 第51-52页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非生物胁迫下启动子的甲基化模式分析 | 第53-61页 |
5.1 材料与试剂 | 第53页 |
5.1.1 小麦材料及处理 | 第53页 |
5.1.2 仪器与试剂 | 第53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53-55页 |
5.2.1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3页 |
5.2.2 基因组DNA的亚硫氢酸盐修饰 | 第53页 |
5.2.3 引物设计 | 第53-54页 |
5.2.4 巢式PCR结合Touch Down反应 | 第54-55页 |
5.2.5 TA克隆 | 第55页 |
5.2.6 菌液PCR鉴定 | 第55页 |
5.2.7 数据处理 | 第55页 |
5.3 试验结果 | 第55-59页 |
5.3.1 启动子片段(region I/II)的巢式PCR扩增 | 第55-56页 |
5.3.2 菌液PCR鉴定 | 第56页 |
5.3.3 测序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3.4 顺式作用元件的甲基化频率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5.4 讨论 | 第59-60页 |
5.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创新点 | 第61页 |
6.3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