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6-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7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7页 |
1.2.3 农业供给侧改革下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 第7页 |
1.3 研究动态 | 第7-9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7-8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8-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第11-13页 |
2.1 特色农业含义 | 第11-12页 |
2.1.1 特色农业的含义 | 第11页 |
2.1.2 特色农业的基本特征 | 第11-12页 |
2.2 特色农业相关理论 | 第12-13页 |
2.2.1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 第12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2-13页 |
2.2.3 产品差异化理论 | 第13页 |
2.2.4 市场供求理论 | 第13页 |
3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 第13-21页 |
3.1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3.1.1 长治市基本概况 | 第13-14页 |
3.1.2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3.2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基础条件 | 第15-17页 |
3.2.1 特色农业生产能力 | 第15页 |
3.2.2 特色农业经营能力 | 第15-16页 |
3.2.3 特色农业效益水平 | 第16页 |
3.2.4 特色农业差异化水平 | 第16-17页 |
3.2.5 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 | 第17页 |
3.3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分析 | 第17-21页 |
3.3.1 耕地资源存量 | 第18页 |
3.3.2 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 | 第18-19页 |
3.3.3 农业资本投入量 | 第19页 |
3.3.4 技术进步对农业的贡献度 | 第19-21页 |
4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4.1 产、加、销脱节,产业化进程缓慢 | 第21页 |
4.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协同能力不足 | 第21-22页 |
4.3 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不足 | 第22页 |
4.4 劳动力要素素质不高 | 第22页 |
4.5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第22-23页 |
4.6 特色农业发展面临转型瓶颈 | 第23页 |
5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方向 | 第23-26页 |
5.1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方向 | 第23-25页 |
5.1.1 大力推广优质玉米的种植 | 第23页 |
5.1.2 建设百万亩杂粮高产工程 | 第23-24页 |
5.1.3 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 第24页 |
5.1.4 推动中药材产业崛起 | 第24页 |
5.1.5 创建高产果园 | 第24页 |
5.1.6 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 | 第24-25页 |
5.1.7 推进农产品加工“513”工程 | 第25页 |
5.2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 第25-26页 |
6 长治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26-29页 |
6.1 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 | 第26页 |
6.2 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协同能力 | 第26页 |
6.3 实施品牌战略,创造品牌效应 | 第26-27页 |
6.4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第27页 |
6.5 强化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 第27页 |
6.6 借“农业侧改革”东风,促特色农业转型发展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Abstract | 第31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