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前言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缘起 | 第10-12页 |
1.1.1 言语素材对园林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 第10-11页 |
1.1.2 当代园林建设中言语素材应用遭到冷落 | 第11页 |
1.1.3 苏州名园言语素材的现代视野研究不足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言语素材的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1.3.1 东亚与东南亚国家 | 第12-13页 |
1.3.2 西方国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言语素材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国内外意境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1.4.1 意境的概念内涵研究 | 第17页 |
1.4.2 意境作用原理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3 意境营造手法的研究 | 第18-19页 |
1.4.4 意境实例分析的研究 | 第19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5.1 ―语言‖与―言语‖ | 第19-20页 |
1.5.2 言语素材 | 第20页 |
1.5.3 景观意象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21-22页 |
2.1.1 地理条件 | 第21页 |
2.1.2 人文条件 | 第21-22页 |
2.2 调研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2.2.1 拙政园 | 第22-23页 |
2.2.2 留园 | 第23页 |
2.2.3 网师园 | 第23页 |
2.2.4 沧浪亭 | 第23-24页 |
2.2.5 狮子林 | 第24页 |
2.2.6 艺圃 | 第24页 |
2.3 研究数据采集 | 第24-25页 |
2.3.1 文献资料 | 第24-25页 |
2.3.2 实地调研 | 第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105页 |
3.1 六个苏州名园言语素材应用概况 | 第25-40页 |
3.1.1 言语素材的应用形式 | 第25-29页 |
3.1.2 言语素材的材质样式 | 第29-36页 |
3.1.3 言语素材的使用位置 | 第36-40页 |
3.2 言语素材的景观意象分类与统计 | 第40-49页 |
3.2.1 按景观意象的内容性质分类统计 | 第41-48页 |
3.2.2 按景观意象的清晰程度分类统计 | 第48-49页 |
3.3 言语素材与园林空间的吻合程度 | 第49-105页 |
3.3.1 言语素材内容与空间实景高度吻合 | 第50-61页 |
3.3.2 言语素材内容与空间实景比较吻合 | 第61-89页 |
3.3.3 言语素材内容与空间实景较少吻合 | 第89-103页 |
3.3.4 言语素材内容与空间实景基本不相关 | 第103-105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105-121页 |
4.1 讨论 | 第105-119页 |
4.1.1 六个苏州名园言语素材中的意象特点 | 第105-107页 |
4.1.2 言语素材对空间意境营造的作用 | 第107-110页 |
4.1.3 影响言语素材与空间吻合程度的因素 | 第110-111页 |
4.1.4 由言语素材主导构建的心理空间探讨 | 第111-115页 |
4.1.5 传统园林言语素材中的景观意象应用可能性 | 第115-117页 |
4.1.6 当代园林中言语素材的应用探讨 | 第117-119页 |
4.2 结论 | 第11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附录 六个苏州名园言语素材汇总 | 第125-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