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第14-17页
        1.2.1 钢筋锈蚀第14-15页
        1.2.2 冻融破坏第15页
        1.2.3 化学侵蚀第15-16页
        1.2.4 碱-骨料反应第16-17页
    1.3 混凝土表面防护技术第17-18页
    1.4 硅烷渗透型材料概述第18-21页
        1.4.1 硅烷渗透型防水材料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2 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材料的防水机理第20-21页
    1.5 氧化石墨烯概述第21-23页
        1.5.1 氧化石墨烯的性质及制备方法第21-22页
        1.5.2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页
        1.5.3 氧化石墨烯和硅烷的结合机理第22-23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试验原料及方法第25-35页
    2.1 水泥基材料制备第25-26页
        2.1.1 原材料第25页
        2.1.2 水泥基材料配合比第25-26页
        2.1.3 试块制备第26页
    2.2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的制备第26-33页
        2.2.1 原材料第26-27页
        2.2.2 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结构与特性第27页
        2.2.3 制备流程第27-28页
        2.2.4 不同氧化石墨烯掺入量对复合乳液的稳定性影响第28-30页
        2.2.5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的涂覆第30页
        2.2.6 渗透性测试及防护机理第30-31页
        2.2.7 表面接触角测定第31-33页
    2.3 试验设备第33-35页
第3章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对混凝土抗渗透性能的影响第35-47页
    3.1 混凝土毛细吸水试验第35-38页
        3.1.1 试验方法第35-36页
        3.1.2 混凝土毛细吸水系数分析第36-38页
    3.2 不同磨损情况下的毛细吸水试验第38-41页
        3.2.1 不同磨损深度下的混凝土毛细吸水试验第38页
        3.2.2 不同磨损情况下混凝土毛细吸水情况分析第38-41页
    3.3 复合乳液对带裂缝损伤的水泥砂浆试块的防水性能影响第41-44页
        3.3.1 不同宽度裂缝的试验试件制备第41-42页
        3.3.2 带裂缝砂浆试块毛细吸水系数分析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4章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对混凝土抗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第47-53页
    4.1 auto-clam气体渗透测试第47-49页
        4.1.1 试验方法及准备第47-48页
        4.1.2 透气性能分析第48-49页
    4.2 混凝土加速碳化试验第49-51页
        4.2.1 试验准备及方法第49-50页
        4.2.2 混凝土碳化深度分析第50-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第53-59页
    5.1 混凝土毛细吸盐试验第53-55页
        5.1.1 试验方法第53页
        5.1.2 混凝土自由氯离子浓度变化分析第53-55页
    5.2 快速氯离子迁移试验第55-57页
        5.2.1 试验方法第55-56页
        5.2.2 氯离子渗透深度及扩散系数分析第56-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6章 氧化石墨烯/硅烷复合乳液防护机理研究第59-69页
    6.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试验第59-60页
    6.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第60-62页
    6.3 水泥净浆表面微观形貌分析第62-65页
        6.3.1 试验准备及方法第62页
        6.3.2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第62-64页
        6.3.3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第64-65页
    6.4 综合热分析试验第65-67页
        6.4.1 试验准备及方法第65-66页
        6.4.2 结果分析第66-67页
    6.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3页
    7.1 主要结论第69-70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70页
    7.3 课题展望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环境下混凝土表层氯离子浓度分布及时变规律
下一篇:主观情绪对人体热舒适及生理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