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库乌雾《混血时代》意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论文的创新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传统文化的审美变革:自然之镜的多重投射 | 第16-42页 |
第一节 气候季节意象 | 第16-28页 |
一、“雪”:母族生命意识表达及现代性阐释 | 第17-22页 |
二、“雷”:声音的诗学及谛听的失落 | 第22-28页 |
第二节 动物意象 | 第28-42页 |
一、“翅膀”:困境与突围的策略 | 第29-33页 |
二、“野蜂”:文化反抗的悲剧性寓意 | 第33-38页 |
三、“雨蛇”:心灵幻象与精神真相 | 第38-42页 |
第二章 现实处境的审美体察:语言与身体的现代症候 | 第42-62页 |
第一节 身体意象 | 第42-52页 |
一、“体语”:生命的变异与退化 | 第43-48页 |
二、“家论”:家的失落与新的流亡身份 | 第48-52页 |
第二节 语言意象 | 第52-62页 |
一、“锈”与“利刃”:语言的工具性 | 第53-57页 |
二、“珊瑚”:母语与第二汉语 | 第57-62页 |
第三章 “第三空间”的预谋:都市叙事的抵抗与重构 | 第62-85页 |
第一节 与都市空间对话 | 第62-73页 |
一、“钟摆”:根除惯性,抵御异化 | 第63-68页 |
二、“玻璃”:技术伦理和时代寓言 | 第68-73页 |
第二节 重构少数民族文学“第三空间” | 第73-85页 |
一、“密码”:民族文化现代性重构的策略 | 第74-79页 |
二、“方位”:通向未来之路 | 第79-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