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的设计及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的研究及整体设计 | 第16-31页 |
2.1 拣选作业的概述 | 第16-19页 |
2.1.1 拣选作业的基本流程 | 第16-17页 |
2.1.2 拣选作业的方式 | 第17-19页 |
2.2 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的构成 | 第19-22页 |
2.2.1 控制PC机 | 第19-20页 |
2.2.2 下位机及电子标签的光电显示部分 | 第20-21页 |
2.2.3 通信网络部分 | 第21-22页 |
2.3 拣选路径的优化 | 第22-24页 |
2.4 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24-27页 |
2.4.1 硬件系统的设计 | 第25-26页 |
2.4.2 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26-27页 |
2.5 通信网络的选取及通信协议的设计 | 第27-30页 |
2.5.1 通信网络的选取 | 第27-28页 |
2.5.2 通信协议的自定义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拣选路径的优化 | 第31-48页 |
3.1 路径优化的数学模型 | 第31-36页 |
3.1.1 数学模型的假设 | 第31-32页 |
3.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1.3 两货位间最短距离的求解 | 第33-36页 |
3.2 人工蜂群算法的研究 | 第36-38页 |
3.2.1 人工蜂群算法的概述 | 第36页 |
3.2.2 人工蜂群算法的原理 | 第36-38页 |
3.3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求解最优路径 | 第38-42页 |
3.3.1 改进人工算法的原理 | 第39-40页 |
3.3.2 改进人工算法的实现 | 第40-42页 |
3.4 算法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软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8-66页 |
4.1 数据结构的设计 | 第48-53页 |
4.1.1 E-R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4.1.2 定义数据表 | 第48-53页 |
4.2 上位机系统的设计 | 第53-58页 |
4.2.1 用登录管理模块的设计 | 第53-54页 |
4.2.2 系统作业模块的设计 | 第54-56页 |
4.2.3 设置模块的设计 | 第56-58页 |
4.3 下位机系统的设计 | 第58-60页 |
4.3.1 主界面的设计 | 第58-59页 |
4.3.2 测试界面的设计 | 第59页 |
4.3.3 二维码显示的设计 | 第59-60页 |
4.4 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60-65页 |
4.4.1 系统的运行效果 | 第61-64页 |
4.4.2 系统稳定性的测试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