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传统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综述 | 第16-17页 |
1.3.3 安全设计(DFS)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1.4 研究目的、范围和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2 研究范围 | 第19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特点及关联性分析 | 第24-42页 |
2.1 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及特点 | 第24-30页 |
2.1.1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定义与流程 | 第24-28页 |
2.1.2 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2.1.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 | 第29-30页 |
2.2 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与内容 | 第30-36页 |
2.2.1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定义与流程 | 第30-33页 |
2.2.2 装配式建筑设计深度及内容 | 第33-36页 |
2.3 基于DFX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关联性分析 | 第36-40页 |
2.3.1 DFX在制造业设计-制造过程的应用分析 | 第36-38页 |
2.3.2 DFX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的应用分析 | 第38-39页 |
2.3.3 DFS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过程的应用分析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 第42-56页 |
3.1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 第42页 |
3.1.1 传统建造模式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 第42页 |
3.1.2 本研究风险识别方法 | 第42页 |
3.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过程 | 第42-50页 |
3.2.1 文献资料分析 | 第43-44页 |
3.2.2 规范条文分析 | 第44-50页 |
3.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清单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6页 |
第四章 基于SE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关键因素分析 | 第56-78页 |
4.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思路 | 第56-57页 |
4.2 结构方程模型理论框架的搭建 | 第57-58页 |
4.3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调查问卷 | 第58-63页 |
4.3.1 样本分析 | 第58-61页 |
4.3.2 统计分析 | 第61-62页 |
4.3.3 信度分析 | 第62页 |
4.3.4 效度分析 | 第62-63页 |
4.4 单因子测量模型验证分析 | 第63-66页 |
4.4.1 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安全风险 | 第63-64页 |
4.4.2 预制构件吊运阶段的安全风险 | 第64-65页 |
4.4.3 预制构件安装阶段的安全风险 | 第65-66页 |
4.4.4 其他阶段的安全风险 | 第66页 |
4.5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结构方程建模 | 第66-77页 |
4.5.1 一阶CFA建模与分析 | 第66-70页 |
4.5.2 二阶CFA建模与分析 | 第70-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面向设计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模式 | 第78-94页 |
5.1 三维模型仿真在制造业与建筑业的应用 | 第78-79页 |
5.2 基于BIM技术的安全设计控制总体模型与思路 | 第79-82页 |
5.2.1 DFS控制流程设计 | 第79-80页 |
5.2.2 预制构件库的搭建 | 第80-81页 |
5.2.3 风险数据库的搭建 | 第81-82页 |
5.3 面向设计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措施识别 | 第82-93页 |
5.3.1 识别方法 | 第82页 |
5.3.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设计控制措施指南 | 第82-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面向设计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实现 | 第94-126页 |
6.1 基于ACCESS的风险数据库DFS控制措施功能实现 | 第94-111页 |
6.1.1 风险数据库内容与结构设计 | 第94-106页 |
6.1.2 风险数据库关系设计 | 第106-109页 |
6.1.3 风险数据库查询设计 | 第109页 |
6.1.4 基于Access数据库的DFS控制措施演示 | 第109-111页 |
6.2 基于ACCESS-BIM关联的DFS控制措施功能实现 | 第111-115页 |
6.2.1 ACCESS-BIM关联的设计步骤 | 第111-113页 |
6.2.2 基于ACCESS-BIM关联的DFS控制措施演示 | 第113-115页 |
6.3 基于BIM技术的DFS控制措施功能实现 | 第115-125页 |
6.3.1 BIM二次开发方式及环境配置 | 第115页 |
6.3.2 BIM二次开发功能的模块化设计 | 第115-119页 |
6.3.3 基于BIM二次开发技术的DFS控制措施演示 | 第119-12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7.1 研究的结论 | 第126页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7.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附录 | 第136-158页 |
附录A: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源调查问卷 | 第137-142页 |
附录B:调查问卷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142-144页 |
附录C:Ribbon选项卡及功能按钮创建的核心代码 | 第144-147页 |
附录D:功能模块1载入族的核心代码 | 第147-149页 |
附录E:功能模块2自动布设吊环的核心代码 | 第149-152页 |
附录F:功能模块3自动布设吊具的核心代码 | 第152-155页 |
附录G:功能代码4自动布设临时支撑的核心代码 | 第155-158页 |
致谢 | 第158-160页 |
作者简介 | 第160页 |